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纠纷,是指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所发生的纠纷。
劳动合同的特点主要有:(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以合同形式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2)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中,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本人,另一方必须是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3)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着职业上的从属关系,即作为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后,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用人单位有权指派劳动者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属于劳动者劳动职能范围内的任何任务。这种职业上的从属关系,是劳动合同区别于其他合同的重要特点之一。(4)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即双方当事人既是劳动权利主体,又是劳动义务主体,根据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义务完成工作任务,遵守本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者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保护条件。
[典型形态]
实践中,劳动合同纠纷主要有:
(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
否终止与劳动关系是否有效等问题所引发的纠纷。
(2)集体合同纠纷,是指劳动者一方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集体协商、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3)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是指劳动者一方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务派遣合同的签订、履行发生的纠纷。劳务派遣合同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和用人单位与派遣公司签计的合同,派遣至用人单位工作,它的关系涉及到劳动者、派出公司、服务单位三方,而实际用人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而实际用人单位和派遣劳工之间并没有签订合同。
(4)非全日制用工纠纷,是指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就非全日制用工合同的签订、履行发生的纠纷。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5)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
(6)经济补偿金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解除劳动合同时,就依法应当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而引发的纠纷。
(7)竞业限制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竞业限制而发生的纠纷。所谓竞业限制是指禁止特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存在竞争的行业任职的制度,也称竞业禁止。按照法律依据的不同,竞业限制可分为法定竞业限制和约定竞业限制。约定竞业限制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根据协议承担竞业限制的义务。法定竞业限制是指某些特殊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承担竞业禁止义务。《劳动合同法》赋予了用人单位一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权利,其中规定:第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第二,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要同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第三,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