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在总结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立案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准确立案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程序性保障措施。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公安司法机关只有在审查了有关材料,依法认定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立案决定后,其进行的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等诉讼行为才具有合法依据,否则便是程序违法。只有在遇有紧急情形时,如防止证据灭失、犯罪嫌疑人逃跑等情况下,公安司法机关才能未经立案而采取必要的侦查行为或强制措施。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对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在紧急情形消失之后,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案件相关材料进行立即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立即解除已经采取的强制性手段、终止侦查行为,我国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将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独立的、必经程序的国家,设立立案程序的重要目的在于从程序上防止公安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随意采取侦查行为或强制性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其次,及时立案有助于督促公安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证实、打击犯罪。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必经程序,公安司法机关必须切实遵照执行。公安司法机关一旦发现已经实施、预备实施或正在实施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必须准确、及时地立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必要的侦查行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开展侦查活动,以及时发现、收集和保全案件证据,从而有效地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分子。公安司法机关只有及时、有效地立案,才能保证一切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受到及时有效的追究。反之,如果该立案而不立案或者立案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放纵犯罪分子,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分子继续实施犯罪而给社会造成新的危害:
最后,客观立案有利于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为国家制定刑事法律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客观立案可以为司法统计提供真实的数据,保证国家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了解、掌握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不同犯罪的活动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在宏观上准确地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并制定相应的刑事法律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