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太原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并政办发〔2006〕32号
【发布日期】 2006-05-11
【实施日期】 2006-05-1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太原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并政办发〔2006〕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市建管委、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市气象局关于《太原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六年五月十一日
 

太原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诱发造成的地质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危害大,特别是因矿业开发、切坡修路、切坡建房、城市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的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为了加强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地质灾害群众性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实行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
  二、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6—9月主汛期。
  三、地质灾害的易发分区及分布范围
  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按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全市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高易发区是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重点区域;中易发区是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重要区域;低易发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一般性区域。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为11个亚区)
  1、万柏林区西山虎峪沟—晋源区西峪、风峪沟—清徐县碾底—平泉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面积452.5km2。该区域是我市地质灾害种类最多、发育最强、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形成原因为煤矿大面积回采、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新构造运动。
  2、万柏林区后西岭—古交市西曲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滑坡、崩塌等。分布面积155km2。区内采煤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古交市睦联坡—郭家梁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和崩塌。分布于睦联坡村西南、狐堰山西北部一带,面积30.5km2,形成原因为铁矿大面积开采。
  4、古交市嘉乐泉—镇城底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分布面积36km2。采煤是形成区内地面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5、古交市白道头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裂缝、滑坡、崩塌、黄土湿陷等,分布面积20km2。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湿陷性黄土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继而使建筑物破坏。此外煤矿开采是形成区内地质灾害的又一原因。
  6、娄烦县河杨树底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分布面积11km2。形成原因为区内煤矿开采。
  7、杏花岭区东山小返—杨家峪亚区
  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裂缝、滑坡等,分布面积100km2。形成原因主要为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