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完成“十五”计划,奠定发展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二)主要经验.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第二章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谋求跨越发展
(一)“十一五”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三)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
第三章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发展格局
(一)重点发展西部低海拔地区.
(二)科学开发东部高海拔地区.
第四章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总量
(一)发展生态农业.
(二)壮大生态工业.
(三)拓展三产空间.
第五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筑发展平台
(一)加快交通路网建设.
(二)加强能源水利建设.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第六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继续实施人口内聚外迁.
第八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高度重视人才保障工作.
(三)加强科技创新.
(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努力构建区域特色文化.
(六)切实推进人口事业发展.
(七)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九)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推进“平安庆元”建设.
第九章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促进对外开放与合作.
《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庆元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认真科学地制定好《纲要》,对于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推进庆元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纲要》紧紧围绕“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绿色庆元;坚持工业强县,建设富裕庆元;坚持开放兴县,建设活力庆元”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三三战略”),就今后五年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作全面系统地规划,为庆元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担纲领航。
第一章 完成“十五”计划,奠定发展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二次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所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2.1%(可比递增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年均递增4.3%;第二产业增加值5.3亿元,年均递增16.5%;第三产业增加值6.2亿元,年均递增14.5%。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期末的34.1:29:36.9优化为23.9:35.3:40.8,一产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634元。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形成了“菌、竹、果、烟、茶、蔬”六大主导产业,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食用菌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2005年农业总产值5.49亿元,比2000年增长22.54%。工业经济迅速发展,2005年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比2000年增长99.2%,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非资源型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产空间进一步拓展,房地产、旅游产业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79亿元,年均递增30.5%,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3.4倍。通过完善公路网架,提升公路等级、优化电力网络、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和推进小水电产业规模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逐渐形成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城区面积扩大到4.4平方公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优势初步显现。“十五”期间,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封山育林面积达98.4万亩,森林覆盖率82.4%,居全省之冠;“十五”期末森林蓄积量60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县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合格率达到100%;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一级标准。2003年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4年确立了“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地位。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以“技能型乡镇政府”和“技能型干部、服务型机关”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大行政审批、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完成了行政审批中心和招投标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减免农业税政策,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快。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物价稳定,市场日渐繁荣,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比2000年增长1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468元,增长2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增长5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亿元,增长7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亿元,增长91.9%。
科教文卫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科技事业加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升高比例达80.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均取得较大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和农村公共卫生网络,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推广,参合率达70.9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省、市规定目标。菇乡文化进一步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民主法制和“平安庆元”建设扎实推进,连续五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二)主要经验
“十五”时期是庆元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因此认真总结五年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对于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欠发达是庆元最大的实际。实践证明,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把发展作为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务,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切实把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与庆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并创造性实施顺应发展阶段的发展战略,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实践证明,提升综合竞争力就要强化以统筹谋发展的意识,必须以经济又快又好地增长为基础,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促进协调发展,这是庆元谋求跨越发展、促进和谐融入的客观要求。
坚持强化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根据庆元产业特点,将扶持培育提升优势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来抓,以发展高效农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六大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坚持“三立足”办工业与发展非资源型工业并举,以竹木加工业为重点,不断提升资源型工业;以选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工业。充分发挥庆元生态优势,以旅游产业培育为突破口,不断拓展三产空间。目前,以资源型为主导、非资源型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庆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庆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了一大批市政、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农业等基础设施工程,强化了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庆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坚持在生态保护中开发,在生态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按照“加快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工作方针,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正确引导,加强治理。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资本的理念,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十五”期间,尽管庆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历史、区位等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经济总量过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制约明显,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三农”形势依然严峻;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待深化;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庆元”建设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并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章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谋求跨越发展
“十一五”时期正是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耽误不得,错失不起。《纲要》的制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实施“三三战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继续建设“平安庆元”,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十一五”发展机遇
国际国内和平发展与合作的环境,为庆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综观国内外形势,“十一五”期间和平、发展与合作仍将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仍将进一步加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为庆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重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庆元作为全省重点扶持县市之一,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将得到更大的倾斜和支持。“五大百亿工程”、“山海协作工程”、“下山脱贫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继续实施,为庆元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庆元发展提供了便利。庆元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地处浙闽两省交界,属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的辐射区。随着54、55省道龙泉至庆元段改善工程的完成和丽龙庆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庆元的交通条件,缩短庆元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促进了庆元的对外联系,使庆元成为浙江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腹地和后花园。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为庆元发展提供产业兴起的可能。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区际经济分工与合作更加频繁。随着区域商务成本的变化,长三角地区一些中心城市与发达地区的产业逐渐向外延伸和转移,这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边缘的庆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成为潮流,将激发庆元经济发展潜力。庆元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明显的生态优势,森林资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
根据上述形势判断,“十一五”时期将是庆元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增强发展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扬长避短,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千方百计抓工业,深化二次创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庆元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庆元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