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5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作为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全区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了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抽象行政行为,但各地区工作进展很不平衡,规范性文件制而不备、备而不审、错而不纠的现象普遍存在,规范性文件制发随意、内容违法现象不容忽视。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5年,各盟市、自治区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134件,未在法定期限内报送备案的71件,占备案件总数的53%;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32件,占备案件总数的24%。其中,盟市报送88件,未在法定期限内报送备案的34件,占备案件的39%,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25件,占备案件的28%;自治区政府部门报送46件,未在法定期限内报送备案的37件,占备案件的80%,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7件,占备案件的15%。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内容违法的规范性文件8件,其中5件制定机关已自行修正,通辽市人民政府正在按要求修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未按照《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的要求修正违法规范性文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未按照《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的要求纠正呼和浩特市物价局无法律法规依据制发的《关于确定城市供水设施建设费标准的通知》(呼价费字[2001]第12号)。 从备案的情况看,报备数量2005年与2004年相比减少了11.8%;从对报备件的审查情况看,规范性文件报备不及时、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比较严重,内容违法现象不容忽视,违法规范性文件占备案文件总数的6%,比2004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审查发现,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存在以下违法问题: (一)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实施机关、实施程序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但仍有部分行政机关在规范性文件中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权。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