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湘政发[2006]16号
【发布日期】 2006-05-25
【实施日期】 2006-05-25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湖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06年我省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机遇,集中力量推进“三化”建设,推进体制创新,推进对外开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任务。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改委和有关部门组织下达。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湖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5年,全省上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6473.61亿元,增长11.6%,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7%、13.9%和11.8%。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率1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3%、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加强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启动实施一批大项目、大工程。抓好洞庭湖区治理及城市防洪、四水治理及皂市水利枢纽等项目;完成1万公里乡村公路、2000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和改造;新建农村客运站181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开展沼气普及、改水改厕工程,启动农网改造完善工程;加快141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启动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抓好韶山五个示范工程的规划和起步。
  2.着力提高农业产业竞争能力。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粮食总产稳定在560亿斤以上;推进优势产业带重点县、标准化种养生产示范片建设。完善5大产业链,实施“131”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加工园区;对166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带动能力。抓好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试点。
  3.着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抓紧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职业培训基地,及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项目,对湘西地区贫困农村劳动力继续实施免费技能培训计划,争取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全面落实各项扶农、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支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1.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壮大优势产业。预计技术改造投资650亿元,增长20%左右。争取长丰技改、湘钢宽厚板、惠霖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泰格林纸怀化40万吨木浆、中石化长岭公司扩改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2.以特色园区为依托,加速产业集聚。加强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引导园区和核心企业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配套环境。重点抓好3个国家级开发区、湖南欧洲工业园等园区建设。继续做好开发区清理整顿和审核工作。
  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产业素质。围绕实施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支持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引进。规划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超级稻、碳碳复合材料等产业化进程。争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