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莱政发〔2006〕18号
【发布日期】 2006-05-26
【实施日期】 2006-05-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
莱政发〔2006〕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
  《莱芜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莱芜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莱芜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  一、“十五”以来科技事业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农业科技、民营科技为重点的科技工作亮点,强化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9家,新材料企业达到50家,研制开发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122个,组织实施以6个国家“863”计划项目为重点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1项,莱芜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被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莱钢、泰钢为龙头,以10家新材料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高新区、银山工业园、泰钢工业园三大特色园区为载体,以型钢、粉末冶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2%和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当地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16.6%,高新技术产品中新材料产品产值达到56.3亿元,占比达88%。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增强了区域发展后劲。十五期间,全市GDP、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5 %、23.2%、28.5 %,均居全省前列。
  以企业为主体,以专利、成果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拥有企业研发机构50余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拥有省级创业服务中心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技术贸易机构179家;全市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专利申请量达到1786件,授权量1153件,分别是“九五”期间的5.62倍和4.69倍;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1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5项。
  全社会科技投入实现连年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年均39.63%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达到13.24亿元,占GDP的5.1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2.44亿元,占GDP的1.16%;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01元,同时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注入民资等方式,社会力量对科技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农业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以良种产业化项目、三大良种繁育中心(莱芜猪、长毛兔、黑山羊)、科技示范园区、节水工程、农村科普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工作凸现亮点。“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25项,选育农业新品种(系)21个;实施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省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项;实施了以“科普村村通”、“科字号”文化下乡、农技协改制为重点的农村科普工程,村村建起了科普宣传栏。全市已形成了以“三辣一麻”(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花椒)、“三黑一花”(莱芜黑猪、黑山羊、黑鸡、花脸长毛兔)为主的特色农业。
  以高新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8亿元,区内20平方公里的面积已实现“七通一平”;共引建项目159个,总投资83.5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9个,工业大项目、高新项目、外资项目占40%以上;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达14个系列26个品种。全区基本形成了钢铁深加工及新材料、纺织、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以H型钢为重点的银山工业园、以中宽带钢为重点的泰钢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也都具备了基本的产业承载和项目孵化功能。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共引进市外的高科技人才48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240名。2005年全市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468人,万人拥有量达到44.1人。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分别达到17人和14人。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为我市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2.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富集,奠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加快了莱芜融入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加快科技发展的经济实力。
  3.具备了有利的政策支撑。莱芜作为全省三大钢铁产业集聚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市之一,将享受到更多的信贷、用地等扶持政策。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尤其是《山东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中,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建设钢铁、建材等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