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韶府〔2006〕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韶关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七日 韶关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战略部署,编制全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 (一)发展现状 中医服务覆盖面较广,以中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市中医(含中西医)医院发展到8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4家,中医医院病床828张;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始兴县中医院骨伤科,已成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单位。这些以中医治疗且疗效独特的医院,为中药产品研发和临床实验、使用提供了条件。同时,大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有一半以上的私人诊所能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全市有58间乡镇卫生院配备有相应的中医技术人员,能开展中医诊疗活动,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48%。有330间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占村卫生室总数的30.6%。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地区、城市社区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较差,中医院标准化建设难度大,中医人才匮乏,阻碍了中医“简、便、验、廉”优势的发挥。 中药蕴藏量大,物种资源丰富,是广东道地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据统计,全市约有10万吨的南药蕴藏量可供开发利用,目前可以确定的药用资源有747种,其中植物类药材700种,动物类药材35种,矿物类药材12种。我市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从1958年开始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多时达8.54万亩,药材产量历史最高达188万公斤,培育出使君子、金银花、黄栀子、巴戟天、玉竹、甘木通、九节茶、溪黄草等韶关名优地产中药材。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我市中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潜在优势。但加工水平较低,致使大部分中药材都是以初级产品或原生品的形式进入市场,附加值低,而且价格波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中药材流通市场缺乏,扩大种植规模受到限制。 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成药加工业为主体、中医药治疗为延伸的中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万亩(不含木本药材面积),投产面积1.54万亩,有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分别是: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乳源洛阳镇建设的九节茶种植基地、广东雷霆国药有限公司在乳源东坪镇建设的甘木通种植基地、翁源县青云山药业有限公司的溪黄草种植基地、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在山西和甘肃建立了黄芪和党参的药材GAP(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同时,中成药生产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保健品生产企业2家,现代中药企业1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家,中成药制造企业3家,中成药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