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宏州电网规划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单位: 《德宏州电网规划建设实施细则》已经州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讨论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二00六年六月十二日 德宏州电网规划建设实施细则 德宏州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62.4万千瓦,且开发条件十分优越。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省加快水电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全州目前已掀起了水电开发的高潮,电源建设形势良好。根据德宏州电力发展规划全州建设电源规模约为270万千瓦,绝大部分可在“十一五”期间投产,预计到2010年全州装机容量将达265万千瓦。德宏州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在“十一五”期间汛枯差异极大,汛期重载运行,枯期轻载运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表明,届时全州汛期最大电力盈余达230万千瓦左右。德宏州较多的电力盈余,通过外送纳入全省平衡,可以有力地支援全省电力增长和西电东送,并为全州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德宏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按照《德宏州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德宏州电网建设总投资预计41亿元,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德宏州人民政府和云南电网公司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德宏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德宏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快德宏电力建设步伐,确保各项电网工程顺利进行,经德宏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电网公司共同研究,成立了德宏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为保证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解决电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电网建设工作,为电力建设提供绿色通道,需要对电网规划、土地征用、线路走廊、林木砍伐、建设收费、电力设施保护、行政执法等重点问题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包括在征地、拆迁、环评、线路跨越等方面的前期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 按照满足本州用电和外送要求,贯彻“适度提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电网建设目标,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开展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为满足德宏州工农业的快速增长,适应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德宏州电网规划建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德宏州“十一五”期间规划区范围内电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规定及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实施细则》是规划区范围内的电网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电网规划建设的各项目标、内容和任务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三条 为满足德宏电力外送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实施细则》从法规、技术、可行性等方面作了认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德宏州输、变、配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条 《实施细则》是在德宏州人民政府、云南电网公司的领导下,由德宏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经德宏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有关直属部门共同研究和审查通过的执行性文件。 第五条 《实施细则》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列》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3、《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4、《德宏州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5、《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220kV电网建设的专题会议纪要》 16、《德宏州电网建设与管理协议》 17、《德宏州电源调度及管辖范围划分协议》 第六条 电网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1、资源节约、循环发展原则。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树立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输电线路在设计中尽量采用高塔架设,架空线路设计尽量避开城镇规划区、村庄和特殊地段,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减少林木砍伐,原则上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减少对临近区域的影响。 2、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原则。德宏州电网规划建设要与省、州、县(市)各类区域性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一致。 3、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以满足德宏州电源外送、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对用电需求的目的。 4、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5、优化电网结构原则。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和用电需求的发展,优化和加强电网结构,在符合有关《设计规程》和《技术导则》的同时,也满足当地相关规划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七条 为进一步改善电网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由德宏州人民政府和云南电网公司共同组织成立德宏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规划、土地、林业、工程建设、综合协调、安全保障六个专业组,分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