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晋城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城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10号)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发育规律、诱发因素、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5年度我市发生地质灾害简况 2005年,我市各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地质灾害。其中灾情较重的地区有陵川、阳城、沁水,主要灾种是滑坡地质灾害及由采矿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水源枯竭、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灾害。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危害程度较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05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4处,其中危害较严重的9处,涉及我市各县(市、区),共造成毁房100余间,破坏农田1万余亩,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其中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有:陵川县县城过境公路滑坡,晋焦公路(28公里处)崩塌,阳城县演礼乡献义村崩塌,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土地塌陷等。 二、2006年全市降水趋势预报 (一)总趋势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水趋势预测,预计全市2006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6—9月,其中7—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也是重点防范期。预计2006年夏季我市降水量380—40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雨水量明显偏大。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将有大洪涝发生。 (二)6—9月预报 6月:降水量70—80毫米, 平均气温在21—23℃,均接近历年同期平均值。 7月:降水量在160—170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明显偏多,平均气温在23—24℃,接近历年平均值。 8月:降水量在150-160毫米左右,高于历年同期平均值,平均气温在21.5—23.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略偏高。 (三)伏天及第一场大雨天气预报 伏天预报: 头伏(7.20—7.29)为80—85毫米,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多。 中伏(7.30—8.8)为100—11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 末伏(8.9—8.18)为60毫米左右,较历年同期偏多,局部地区有大洪涝。 夏季第一场≥30毫米降水过程比往年提前,预计出现在6月上旬。 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重点防治地区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及水质污染等,但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较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