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重庆体育事业“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一)群众体育 1.“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建设得到积极推进,打造了全民健身新平台。“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20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之一,已在全市31个区县(自治县、市)建成活动场地40.15万平方米,健身路径366套(条)。同时,在万州区、黔江区、渝中区建设了3个精品工程。2005年,全市冠名“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的群众体育活动达到750余次,参加群众突破105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取得丰硕成果。从2003年开始,全市县级以上群众体育活动每年达到150余次,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挖掘整理了“摆手操”等具有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丰富了全民健身内容。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2005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2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6016名,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服务。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共获得42个全国群体比赛冠军,特别是残疾人运动员李兵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夺得举重100公斤级铜牌,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3.发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缓解了投入不足的矛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提高了体育的社会供给能力。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其属下的力帆足球俱乐部投资2亿多元,保证了参加“中超”联赛;同创(集团)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了“奥网中心”。通过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小区推荐活动,调动了房地产商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创建了11个重庆市国民健身示范小区。 4.加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着力建设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全市建立了49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吸引10余万青少年参加活动。向国家体育总局推荐在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创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2005年首次在全市组织了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发挥了体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阵地作用。 5.开展“百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在“百万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推动下,全市已建立老年体育协会7026个;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18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老年人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6.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结合贯彻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开展了“体育三下乡”活动,向农村倾斜体育资源,在远郊农村投放了60套(条)健身路径。 7.大力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倡导科学健身理念。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和落实机构、人员、场地,确保了推广工作的健康进行,使推广进度名列全国前茅,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 (二)竞技体育 1.初步实现了“以我为主”的转型,完成了第十届全运会的参赛任务。我市出席第九届全运会主要是依靠与四川等省市的双记分运动员实现了“夺金升位”。经过四年的努力,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我市实现了主要靠自训运动员夺牌拿分的转型,获得了2枚金牌、5枚银牌、2.5枚铜牌、448分的优异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奖牌总数在46个代表团中列第23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目标任务。 2.优势项目开始显现,运动成绩有所提高。经过着力打造,我市田径、重竞技、小球、棋类等一批项目的优势开始显现。“十五”时期,我市运动员共夺得53个全国冠军,4个世界冠军(含非奥项目)。2004年,有两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实现了我市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零的突破;2005年,我市运动员张亚雯在世界杯羽毛球赛上与搭档合作夺得了混双金牌,这是我市第一个奥运会项目获得世界三大赛的冠军;胡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男子100米金牌,为我国在世界大赛上获得了首枚100米短跑金牌。重庆围棋队从1999年起,连续5年夺得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 3.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后备人才产出效益有所提高。从2003年起,我市实施了后备人才战略,集中有限的资金,将市运动学校和市第二运动学校建成了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并与12个区县(市)共建了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在45所中小学建立了后备人才训练点。三年来,后备人才基地和训练点共向市优秀运动队输送了133名运动员,为优秀运动队增添了新生力量。 4.承办国际国内大赛能力增强,体育交流不断扩大。2004年,承办了中国亚洲杯足球赛抽签仪式和重庆赛区的比赛,被评为全国最佳赛区。近三年来,每年承办的全国性赛事平均在15个左右。通过承办这些赛事,扩大了体育交流,提高了重庆的知名度,增强了我市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 (三)体育产业 1.据2003年的全市普查,全市共有体育产业机构1875家,其中主营218家,专营323家,兼营1334家,注册资金2亿多元,营业收入3亿元,尚未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对此,围绕体育彩票、场馆经营、赛事开发三个重点,紧紧抓住彩票业、全民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无形资产经营业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