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南府发〔2006〕63号
【发布日期】 2006-07-03
【实施日期】 2006-07-0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六年七月三日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依靠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的部署和《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施创新计划,应用开发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宁市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组织实施了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31项,201项获自治区和南宁市科技进步奖,承担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专利申请数2630件、授权专利为1368件,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65%和48%,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列全区第一。
  ——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80 %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一个单元以上信息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423项;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1 %;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南宁)”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市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家,农业部认定的科技创新开发机构2家;自治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专家大院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70家;南宁科技网、南宁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和南宁市“三农”科技服务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作用日益增强。
  ——创新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制定实施了《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规定》等人才政策,与40多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建立高层次人才合作关系,培养硕士生、研究生500多人,引进博士77名、高级职称人才1928名,引进227名外国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建设了7个自治区、市级人才小高地,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 万人。
  ——科技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出台了《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若干规定》、《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等一批推进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科技投入持续提高,市科技三项费用年均增长32%,2005年占市本级财政支出达 1.46%,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85%;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了南宁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生物产业孵化园等一批创新创业的科技园区。
  ——科学普及工作不断深化。市、县(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科普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乡镇均建立科普学校或科普站,80%以上的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科普员,60%以上的村建立科普学校或科普站,市属科普学会发展到40多个,武鸣县、宾阳县和城北区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区)”。
  “十五”时期,南宁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科技投入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未来五年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南宁市科学技术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全方位开放、全方位创新,把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挑战转变为发展动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优化整合科技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南宁、“和谐南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
  开放集成,整合资源。坚持对外开放,创新发展机制,通过整合利用科技资源,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府宏观引导、产学研结合、市场调控的科技创新机制。
  以人为本,跨越发展。坚持科技的人本思想,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的跨越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南宁市“十一五”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创新型南宁,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功能和引领未来功能,建设科技政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0%,全市90%规模以上企业应用1个单元以上信息化技术。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末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85%,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重大疾病、常见病的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日益完善,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重点实验室、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企业的技术中心功能、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信息网络的服务能力不断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年专利申请量提高到1000件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十一五”期末,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20万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2.5%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一)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南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南宁市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生物工程与制药
  重点应用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