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咸阳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2006年7月3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咸阳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环保规划,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总结“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行动纲领。规划的编制思路为: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教训,客观分析我市环境保护形势。2、立足当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预测未来5年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趋势。以低于环境容量的排放总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研究实现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需求。3、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提高环保监管能力;以发展为主题,重点解决我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优先发展环境保护监控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保科研及产业化推进工作;提出未来5年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时期。在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环境压力愈来愈大,需要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减缓生态破坏趋势。因此,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环保规划,对保障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总 论 1. “十五”计划评估及环境形势分析 “十五”期间,按照“加压紧逼、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五”期间,平均GDP增长率达12.3%,人均GDP达到8680元,比九五末净增3700元。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亿元,年均增长1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帐问题,而且还要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十五”期间,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质量总体趋于稳定。 1.1 “十五”环保计划完成情况 ①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据统计,2005年底,咸阳市大气中SO2排放量12.88万吨/年,烟尘排放量3.59万吨/年,工业粉尘排放量2.86万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119万吨/年,其中COD排放总量2.79万吨,氨氮350吨/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06万吨。市区年处理医疗垃圾约1440吨。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是:我市2005年机动车辆总数为5.3万辆,达标车辆4.3万辆。 主要污染物排放较“九五”末都有较大幅度削减,其中削减量最大的是工业粉尘和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的削减。 ②环境保护指标 2005年,咸阳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PI)为82,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95天。 水环境质量:渭河咸阳段水质污染综合指数P均大于2.0,特别是中隆断面水质P=3.84,属于严重污染水体;泾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P=1.19,属于重污染水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8分贝。 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05年底,造林156.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75.6公顷,绿化覆盖率39.29%,人均绿地10.56m2。 十五期间,大面积使用安全型除草剂、生物农药制剂;农膜的残留率也逐渐降低;划定了秸秆禁烧区和重点区840km2,秸秆年综合利用量为171万吨。 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3613工程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淳化爷台山、永寿翠屏山、旬邑石门山三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7%;彬县、礼泉、淳化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截止目前,全市13个生态示范乡、130个生态示范村已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四绿工程初显成效,建成省级绿色企业4家、市级14家,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31所、县级238所,市级绿色社区7个,省级绿色村庄2个、市级13个。 1.2 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完成情况 ①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工程 该工程位于咸阳市东郊金家庄,占地102亩,采用序批式生化法处理工艺,对工业、生活污水进行三级处理,一期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10万吨,工程总投资2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 ②咸阳市市区天然气输配工程 目前已投资2.8亿元,实现年供气1.2亿m3,可供市区8万户居民用气和咸阳市主要工业企业及有条件的公共福利用户用气。 ③咸阳市市区集中供热工程 分为市西区、市北区、市东区和沣河新区四个集中供热工程。市西区供热工程,十五期间累计投资1.35亿元,实现供热面积达175万m2。市北区十五期间累计投资0.54亿元, 实现供热面积35万m2。市东区集中供热工程十五期间累计投资0.78亿元,实现供热面积115万m2。市沣河新区集中供热工程总投资1.6亿,新增22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热源及热网工程正在抓紧收尾施工,实现供热面积10万m2。 ④咸阳市区煤改气工程 工程总投资0.94亿元,涉及市区166家企事业单位,锅炉263台、935.6蒸吨。每年减少耗煤量25.9万吨,SO2排放量0.23万吨,烟尘0.16万吨,炉渣0.28万吨。 ⑤生态保护投资 一是三原、彬县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共需投资1.6亿元,现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立项批复,落实了部分专项资金。二是旬邑、淳化、永寿自然保护区建设已通过市政府批准,目前旬邑、淳化、永寿自然保护区正在完成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前期准备工作。 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十五”期间共安排环境治理投资项目26个,其中废水治理11个,废气治理11个,固体废弃物治理3个,噪声治理1个,共投资2.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项目10个,投资0.407亿元;正在实施12个,投资1.705亿元,因企业停产而未实施的4个。 ⑦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投资400余万元进行环保能力建设。设立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环境监理机构建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个环境监理机构建设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1.3 启动了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2005年元月5日,据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即“双创”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我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标志着我市环保工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以创模为龙头,全面推动我市环保工作的开展。 1.4 以省“一线两带”建设为契机,推动西咸环境污染同治 市委市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战略目标的契机,两市环保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编制了“西安—咸阳沣皂河水污染治理规划”,该规划经省政府2004年第15次常务会讨论通过,并于2005年2月23日印发实施。 “十五”期间,市环保局还先后组织编制了《大气总量核定》、《咸阳市创模规划》《咸阳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咸阳市噪声功能区划》,这些规划大都经过市政府常务会审定,上升为政府行为,从决策源头协调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也带动了环保投入的较快增长。 2. 当前的环境形势 “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质量总体趋于稳定。但由于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投入不足和环境执法力度不强等原因,污染总量依然很大,个别地区污染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在部分行业赶不上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水环境、工业废弃物、农村的面源污染、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隐患令人担忧。 2.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一是渭河水质污染依然较为严重。2005年,渭河4个监测断面属劣V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上升,100%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支流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也在攀升,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二是城市空气质量仍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我市空气污染整体表现为煤烟型污染,污染物以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最重,其次是二氧化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氮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