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日政发[2006]28号
【发布日期】 2006-07-14
【实施日期】 2006-07-1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日政发[2006]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现将《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日照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带动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开放”新日照的步伐,制定本规划。  

  一、“十五”成就和发展形势

  (一)“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按照“抓规划、创环境,重应用、促发展”的原则,一手抓信息产业发展,一手抓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现了“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电子产品制造业初具规模,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基本建成以光纤为主,数字集群、卫星和微波通信为辅,集程控化、数字化交换为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到社区、大楼,信息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86万门,用户达65万户,比“九五”末净增用户40万户,电话普及率24部/百人;互联网出市带宽已达到近5G,互联网用户13.2万户;全市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100万门,移动通信用户93万户,净增用户8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33部/百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了市区统筹规划,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基础网络逐步完善,已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净增2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5000户。

  2.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市直单位(含垂直部门)建有局域网的62家,比“九五”末增加37家,设有局域网的单位基本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并对外开展便民服务、政策宣传;市级和各区县政务门户网站均已开通;市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具备了受理、处理和结果查询等协同审批、一站式服务功能。全市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逐步由单机、单项业务应用向网络化、多业务应用延伸,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公共事业应用系统全面展开。“九五”末,我市“金”字工程刚刚起步,“十五”期间各项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快速发展。金卡实现了一卡多用;“金盾”各项信息系统为公安业务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金税”二期工程建成,我市成为全国金税广域网的500个节点之一,防伪税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推行防伪税控系统应用企业3000多家;“金卫”工程起步良好,列入国家“倍增计划”的市医院信息化项目全面实施。其它社会公用事业应用系统建设较快。环保信息网建设在全省名列前茅,目前正在筹建污染源远程监测系统;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启用;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已基本建成;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公交卡的应用既实现了减员增效,又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信息资源实现网上发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茶博会、房博会和世帆赛等大型活动实现了网上直播;档案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和再就业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统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中小学校园网逐步实现“校校通”,自行研发的“学籍管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中小学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已面向全国推广;组织部门牵头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已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点,为信息化向农村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

  3.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著。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九五”末的生产自动化、财务电算化逐步过渡到了管控一体化。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日照港(集团)、亚太森博、鲁信金禾、日照百货大楼等9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过千万元,比“九五”末增加6家;约6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已实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80%的大中型企业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亚太森博、日照钢铁、鲁信金禾、华泰纸业、五征集团等10多家企业已开始实施企业资源计划。晨曦化工、亚太森博、鲁信金禾、旭日车饰件等企业被列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鲁信金禾生化有限公司的发酵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被确定为“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十五”期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被省科技厅列为示范项目的有12家,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有26家,其中5家列入信息产业部的国家倍增计划。

  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全市有2000余家企业在网上建立网站或主页,比“九五”末净增1500余家,部分大型企业开展网上交易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网上营销、网上报税、网上报检通关等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鲁信金禾、东升地毯、华龙纺织和三木木业等4家企业列为全省电子商务试点单位。

  4.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销售、效益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持续提高。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电子产品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年均增长45%;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43%;实现利税6206万元,年均增长32%;实现利润4330万元, 年均增长36%。酒店专用电话机、晶体谐振器基座、显像管玻壳、铅酸蓄电池等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优势。

  5.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共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66亿元,年均增长26%;邮政业务收入1.08亿元,年均增长23%;广电业务收入0.64亿元,年均增长27%,有效推动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6.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市级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和省的信息化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贯彻;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宣传教育,市民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行业协会的专业指导与监督,规范管理信息化培训机构,为加快全市信息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调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部门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亟待加强;四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五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信息化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六是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七是信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信息服务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电信业务,信息增值业务的信息消费尚未真正启动,软件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已将产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储备,继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若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信息化视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纷纷采取特色产业突破策略,力求赶上时代潮流。

  从国内形势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大力推进。从全省形势看,半岛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在“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迅猛,济南、青岛、东营、威海、烟台先后被国家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一批城市规划管理、智能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行政审批综合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先后启动,为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