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绍政办发〔2006〕1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对我市“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打造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在落实目标任务的过程中,牵头部门要切实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市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和年度评价考核工作,并建立约束性指标评价考核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工作方案、年度计划或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发展改革委。 二○○六年七月十七日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按照“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利于操作”的原则,本方案主要对《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以下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属于政府履行基本职能、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领域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重点方面的目标任务;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事项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利于评价和考核的目标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如下: 一、主要发展指标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达到2400亿元左右(按2005年价格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左右(约束性指标)。 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调整制定产业政策,全面实施环杭州湾绍兴产业带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建立和完善服务行业准入制度,推动房地产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30%。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构筑“一心二层三带四区”的农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10条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重点扶持茶叶、水产、畜禽、香榧、蔬菜、花卉、笋竹、优质稻米、干鲜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重点培育50家农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和30家外向型骨干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达到7.5亿美元,外建基地面积700万亩左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年生产粮食85万吨以上;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左右,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以杭州湾绍兴产业带为重点,以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等十大产业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集聚平台,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基本建成“一大中心、二大基地、十大主产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的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成长性产业。着力实施“培大育强”工程,加快企业结构转变,推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家集中,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到2010年,至少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5家企业销售收入50?100亿元。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品牌培育和经营,变仿制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重点培育50只左右的优势名牌产品,新增20个左右的品牌和产品进入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行列。“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 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六)打造鲁迅故里、柯岩、大佛寺、五泄、会稽山等一批核心景区,开发建设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新扩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越王城、兰亭、东湖、大香林、西施故里、祝家庄、王羲之故居、新昌地质公园等旅游项目,加快形成“一心两带七区”的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打响“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品牌,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水乡观光游、商务游、修学游等特色旅游,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市。到2010年,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2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