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东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字体:
【发布部门】 湖南省  
【发文字号】 邵政发[2006]18号
【发布日期】 2006-07-17
【实施日期】 2006-07-17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东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邵政发[2006]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皇帝岭林场,县直各单位:
 《邵东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七月十七日
邵东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  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县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严格按照《邵东县
  预防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0-2010年)》开展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疫情监测,积极推行行为干预措施,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等政策,逐步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但是,艾滋病在我县仍呈现低流行态势,在部分人群中出现高流行趋势,而且疫情逐步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防治工作形势还相当严峻。为进一步巩固成效,推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
  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邵东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10年,把我县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国家控制目标以内。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县疾控中心设置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设立初筛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建成覆盖全县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全县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全县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8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成立县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宣讲覆盖100%以上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及县内各大商品市场。
  4、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县内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县城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5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7、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
  8、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县城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达到全省示范性实验室标准。
  2、全县15-49岁人口中,城镇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建立吸毒人群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7、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建立一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8、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县电视台、乡镇差转台及《今日邵东》等宣传媒体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县内主要媒体积极刊播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视媒体确保按一定比例播出。县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县城及乡镇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品市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歌舞厅、美容美发及洗浴等服务场所应做好相应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影剧院、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并结合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