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 (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一五”规划》精神,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坚持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深入,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明显,服务 “三农”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迈出了较大步伐,为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部署,加大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力度。要结合我省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将重点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重点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分散、涉农信息系统开发滞后、涉农服务体系单薄、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踊跃、农村基层信息化人才缺乏、涉农信息系统实际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进村入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把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把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扶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努力缩小 “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目标:到2010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机制,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传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显著提高,面向农业产业化基地、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农电子商务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 间,行 政 村 基 本 普 及 互 联 网,实 现“村村能上网”;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库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基层涉农信息库和市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较快发展;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完成向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延伸;重点培育2000个乡村信息服务站,90% 以上的行政村实现 “四个一” 标准 (即每村有一套信息服务设备,一处信息服务场所,一名专兼职信息员,一系列信息服务制度)。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电话 “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扩大电话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基本满足通信网到达地区的广大农民装电话的需求,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 “乡村宽带工程”,扩大互联网业务服务范围。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扩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范围,逐步形成覆盖县、乡 (镇)、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生产经营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 “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河北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应用与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到2008年,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通过各种形式接入互联网,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资源优势,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加大信息网络资源整合力度,采取多种接入手段,推进农村信息网络的延伸。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等公共信息网络和适用信息技术、信息终端,加快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电话语音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手机短信服务和专家手机咨询等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深化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农业信息、农业科技与农业物资配送相结合的 “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与电信运营企业相结合的农村信息 “户联网”服务模式。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利用多网融合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