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江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临政办发[2006]49号 各乡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临江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落实。 临江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白山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临江教育实际,现制定《临江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显著。 “十五”时期,是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平凡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加大了“两基”成果巩固提高的工作力度。为了加大“两基”成果巩固提高,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召开常委会、政府工作会议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出台了《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控制流失生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水平的意见》,确定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总计投入资金4481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19%,其中向上级争取资金1904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240万元,多方筹集资金2337万元。新建、改造和维修校舍15.5万平方米,比“九五”期间增长152%,其中新建教学楼3.3万平方米,新建平房校舍1.1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11.1万平方米。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等项工作。自2002年以来,国家、省和临江市先后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8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每年补助寄宿生食宿费15万元。目前,累计有25384人次减免了杂费和书款,有1110人次得到寄宿补助。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2.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十五”期间,市一中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新建了教学楼、科技楼、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了“新、老三室”设备,拓宽了操场,2003年实现了初高中剥离,成为省重点校。高考工作突飞猛进,捷报频传,连续三年清华、北大榜上有名。重点大学进线549人,进线率17.1%,本科大学进线1999人,进线率62.3%。“十五”期间,临江市一中被白山市教育局被授予“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单位”和“高考突出贡献奖”,在白山市新一轮高中督导评估工作中被评为白山市一级学校。 3.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是“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难点。我市把职业教育纳入重点工作日程,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制定了《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职业培训成效显著,“十五”期间为临江培养各类技术人才7880人次。投资300万元新建了3210平方米临江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构建了高职与中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相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行了“上靠、下挂,横联”的办学思路,逐步实施了“定单招生”,深入开展联合办学,为进一步完善全市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促进了我市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003年我市成立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国办民助的临江市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经过了三年的奋斗,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达到一流。民办幼儿园进一步发展,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民办幼儿园19所。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为促进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