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豫政〔2006〕41号
【发布日期】 2006-07-22
【实施日期】 2006-07-22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2006〕4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新的更高的要求,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按照实施中原崛起的战略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整治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强化防范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依法查处事故为重要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和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从源头上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加快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颁布了《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加快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了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科技和中介服务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追究了事故责任;
  --强化了源头管理,严格了市场准入制度,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
  --推动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质;
  --加强了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安全文化促进会,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并趋于好转,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十五”期间,全省各类事故及死亡人数虽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5年内共发生各类事故236041起、死亡34463人,平均每年发生47208起、死亡6893人。2001年-2005年伤亡事故情况 二是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728起、死亡3279人,平均每年发生145起、死亡655人。
  三是职业危害严重。全省有1万余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近100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省职业病累计42705例,累计死亡6744例。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发职业病400例以上。
  四是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396起,占各类事故总起数的75%;平均每年死亡达5670人,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9%。
  消防火灾:“十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发生火灾11416起,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社会影响较大。
  煤矿:“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煤矿事故556起、死亡1344人,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11起、死亡269人,其中重特大事故88起、死亡855人。特别是2004年连续发生了2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分别死亡148人、33人;2005年又相继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别死亡34人、42人。
  非煤矿山:“十五”期间共发生非煤矿山事故255起、死亡352人,其中重特大事故28起、死亡121人。
  建筑业:2003-2005年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003年发生事故17起、死亡28人;2004年达到28起、死亡62人;2005年又上升到52起、死亡69人。
  (二)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除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职工队伍的变化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原因以外,还有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
  一是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未能贯彻安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忽视安全发展。
  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尤其是部分负担较重的老企业和中小企业工艺设施落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缺乏,本质安全程度低,致使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三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一些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不负责、不认真,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低下;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一些行业或领域存在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虽已全部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普遍存在组织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同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合力。
  五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安全生产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六是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不足,科技力量分散,人才、基础设施、资金支持严重缺乏,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就业人员急剧增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中工艺技术落后、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中小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是我省资源型工业多,随着资源型企业过渡到开采中后期,自然条件不断恶化,造成危险危害程度增加,危险危害因素更加复杂,治理难度加大,对安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超大型、高参数、高风险的生产装置、储存装置日益增多,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
  四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将不断加大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预计未来煤、电、油等能源供应趋紧的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导致煤炭等基础产业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和交通运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凸现,安全生产面临新的考验。
  五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人员流动性加大,而安全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六是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挑战,“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止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此,迫切需要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对“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逐步好转,实现我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