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广东省珠海市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珠劳社〔2006〕77号
【发布日期】 2006-07-26
【实施日期】 2006-07-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珠劳社〔2006〕77号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编制的《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了构建和谐珠海,建设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劳动保障部和省劳动保障厅“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扩大与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三大任务,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等民心工程,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协调劳动关系,推进依法行政,使广大劳动者充分享受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1.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将促进就业纳入了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净增就业岗位等具体目标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用人单位空缺岗位报告制度,形成了具有珠海特色的、较为完善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框架。
  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健全, 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用工形式以及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已成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全市累计接受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127069人次,安置城乡就业人员达到91302人。职业介绍成功率达43%。全市安排就业经费达到5621.2万元。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立了以3个区、24个街道(镇)、270个社区为支点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四级就业服务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并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就业困难群体得到帮扶,全市有600多户“零就业家庭”成功实现就业脱贫。全市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专项经费413万元,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4095人,实现转移就业32100人。
  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确定了46个职业培训单位为全市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设39个专业。培训城镇失业人员42291人次,获证5.6万人。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005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2.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保扩面稳步推进,基金积累不断增加,保障能力逐步增强,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五项险种参保人数达到218万人次,五项基金共征收76.5 亿元,基金支出 40.2亿元,基金滚存结余44.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平稳,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从2004年2月起,全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实现了当期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历史性转变,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促进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在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各项待遇水平居全省前列。“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全面落实,下岗职工在2002年底全部出“中心”,成功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已在市、区、街道(镇)建立退管服务机构27家,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已达90%,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60%。
  困难人群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共为45429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险待遇,帮助其渡过了生活难关;启动了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共有近20万名外来工参加了大病医保;克服重重困难,将金湾区原红旗、平沙两个华侨农场的14375名在职职工和8353名退休职工纳入到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制定了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操作办法,共为23797名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较好地解决了市属国企改革中特困失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从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中拨出资金,为1790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探索并制定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2005年开展试点,2006年正式实施,解决广大农民的老有所养的问题。
  社保基金监督工作有了新突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并投入使用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基金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运作,形成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互配合的基金监督机制。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有效开展,对全市近4万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以活体指纹验证为主的资格认证,查处冒领社会保险待遇325人,追回被冒领和杜绝支付违规的金额达197万元。
  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办事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办事效率高速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让办事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保持基本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工作,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覆盖全市范围的劳动监察网络初步形成,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劳资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妥善处理。全面实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目标管理制、评议考核制、主办监察员责任制。加强对职介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