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豫政〔2006〕50号
【发布日期】 2006-07-31
【实施日期】 2006-07-3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见
豫政〔2006〕5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伏牛山旅游业发展,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抓住机遇,尽快把伏牛山培育成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1.认清形势,增强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紧迫感。“十五”之初,省委、省政府做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尤其是重点实施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以来,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各项指标均比“十五”之初翻了一番,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促进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正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但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各地旅游业竞相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省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要在新一轮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使生态旅游与“三点一线”文化旅游交相辉映,形成和旅游资源大省地位相匹配的大产业格局。
  2.伏牛山生态旅游具备打造一流品牌的条件。伏牛山地处中原腹地,绵延八百余里,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兼具“北雄南秀”,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十五”期间,该地区旅游业年均以30%的速度递增。2005年,共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可进入性差、没有形成整体品牌等因素,伏牛山生态旅游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集中力量加快整体连片综合开发步伐,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品牌,使之尽快成为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
  3.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配套服务体系为重点,坚持区域整体规划,统一品牌形象,打造旅游精品,全面提升伏牛山生态旅游的品位和吸引力。
  4.主要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编制区域旅游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目的地形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提供优良发展环境,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树立永续利用伏牛山资源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
  --坚持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域内的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5市要在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统一宣传促销、统一市场管理、统一品牌形象,促进伏牛山区域旅游共同发展,和南太行山、桐柏-大别山一道,形成河南生态旅游整体优势。
  --坚持品牌带动、全面提升。依据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把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贯穿于伏牛山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建设品位高、吸引力强、个性突出、优势互补的旅游精品。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发展符合规划、基础较好、知名度较高的核心景区,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瓶颈问题,全面提升伏牛山生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
  --坚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土地保护措施,分类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