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解决我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比重偏低、结构失衡、创新乏力等问题,推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参照实施。 一、充分认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机遇 (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三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和管理功能;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城市生产功能。因此,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8年我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第三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二) 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整体上看,我市第三产业总量较小,比重偏低,发展比较缓慢,吸纳就业能力不足。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1.2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口的1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这种现状与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1世纪头20年, 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05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5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 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战略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刻不容缓。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供给、增加就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将大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扩大生产服务业与发展完善生活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第三产业与积极拓展农村第三产业紧密结合,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发展原则 1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原则。针对当前我市第三产业总量仍然偏小的实际,坚持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并举,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同时,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总体水平。 2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原则。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三产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3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区位和工业基础较好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个性化和综合竞争力的培育,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特色区块和潜力产业的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遵循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既要强化政府对第三产业宏观政策的引导,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和扶持,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效率,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5外向带动、对外开放原则。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全面接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打造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的重要区域。 6空间集聚、合理布局原则。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第三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的空间约束,促进第三产业的空间集聚。明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第三产业空间组织形态。 (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 2010 年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25%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3%,到2010年达到265亿元以上。从2011年到 2020 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3%。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方针,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培育黄金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具有竞争力的精品名牌旅游景区。发挥安阳文化大市、特色山水的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以观赏性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民族精神游。深入挖掘区域内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等资源,积极实施“1715”工程,打造豫北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开发殷商与周易文化旅游区、红旗渠·大峡谷旅游区、二帝陵寻根朝觐旅游区、岳飞故里旅游区、安阳古城游旅游区、瓦岗寨旅游区、小南海山水文化旅游区等七大旅游区;建设殷墟、羑里城、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岳飞纪念馆、二帝陵、袁林、天宁寺、瓦岗寨、彰武·小南海景区、宝山灵泉寺、赵河风景区、塔山风景区、马氏庄园、博物院等十五个重点景区。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发展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产业,满足旅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深化改革,吸收民营资本和外资,组建合资、合作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办好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和红旗渠精神巡回展,打好“红旗渠”、“殷墟”品牌,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支持国内外旅游集团在我市开展多种旅游业务,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新兴支柱产业。 (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优势,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物流结点发展规划,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通过新建、改建、重组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结点网络体系。围绕建设安阳市物流枢纽,在东部、西部、北部、南部建设四个物流园区。大力开展仓储、配送、商贸、信息和综合服务,为大型商业、连锁超市和消费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物流配送服务。依托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整合政府、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标准,逐步建设和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开放式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重点整合园区周边企业的仓储、铁路和公路运输等物流资源,组建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尽快过渡到完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