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翼城县委、翼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翼发〔2006〕25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山西省经济强县”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基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施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逐步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四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五是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1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6个治理村和10大工程。到2010年,全县72个行政村实现全面小康,95%行政村达到宽裕型小康,全县212个行政村的面貌到明显改观,所有村实现“六个一”,即建设一个文化站、一个甲级卫生所、一个标准化学校、一个休闲健身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和一个科技综合服务场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着力实施好十大工程: 1、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程。一是抓好粮、果、菜、畜四大基地建设。粮食生产,要突出15万亩优质小麦和3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加大科技含量,改进耕作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建设精品示范园区,确保粮食安全,提升种植效益,实现优质优价;果业生产,要巩固现有4700余万株酸枣接大枣栽植规模,重点抓好产权确定、果期管理、加工营销等工作,同时,巩固发展优质核桃、优质苹果等干鲜果5万亩,把果业建成生态富民工程;蔬菜生产,要按照“稳定大棚、主攻拱棚、扩大露地菜”的思路,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要稳定在5万亩左右;畜牧业生产,要加快5万亩奶畜饲草基地建设,加大机械化青贮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拓展草食畜养殖空间。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