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鹰府发〔2006〕20号
【发布日期】 2006-08-16
【实施日期】 2006-08-1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创业能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五”以来,我市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职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是我市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及《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2006)9号)精神, 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目标,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明确“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 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服务,为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平安鹰潭服务。
  (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要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贴近市场、满足需求” 的基本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进一步健全“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布局合理、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实现“三个相当”,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人数与学历教育人数大体相当,民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与公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大体相当。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优质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目标迈进。
  具体目标是:
  1.到2010年,全市重点建设1所在校生规模达1万人,力争1.5万人的高等职业院校;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有4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2.8万人。
  2.建设5个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6个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骨干重点专业。建设5个市级以上重点实训基地。建设33个相对稳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9个社区教育培训基地。
  3.加快城镇在职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技能劳动者15万人,到2010年,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中级工达到50%以上,高级工达到20%以上,每年培养中级工5000名,其中3000名由各类职业学校直接培养;培养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1000名,其中由院校培养600名;每年培训企业在职人员14000人次,其中由各类职业学校直接培养5000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000人次,其中由各类职业学校直接培养2000人次。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劳动者1万人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1万人次,其中阳光工程培训0.5万人次。使80%以上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两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具备信息采集和经营销售基本知识。

二、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为我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认真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围绕我市有色金属、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精密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及新材料、眼镜业、节能灯、水表、旅游等特色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在职职工以及转岗、失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其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认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重点在粮食、水果、水产品、蔬菜等领域,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