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防震减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莱政发〔2006〕5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 《莱芜市防震减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莱芜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莱芜市防震减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及《山东省防震减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为切实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我市地处华北地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位于郯庐强震带西侧,莱芜弧形断裂就是郯庐断裂的一大分支,颜角弧形断裂控制我市南部,东北部山区有禹王山断裂插入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据史料,莱芜市曾有12次地震记录,造成了较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1970年以来境内曾发生过多次3.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莱芜弧形断裂和禹王山断裂附近,不排除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十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工作力度,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防震减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防震减灾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级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工作到位。市、区两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地震工作机构更加健全,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震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城市建设方面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各部门加强配合,开展抗震设防审查和执法检查,对20余项重大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提高了建筑物的防震抗震能力。启动实施莱芜市城区地震小区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成以市级地震测震台为中心的监测系统,实现与省地震局地震信息的快速传输。重新调整地震宏观观测点布局,建立7处测报点,形成遍布全市的群众性地震测报网络。地震监测、地震速报和前兆信息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地震速报时间提高到20分钟,监控能力达到ML2.0级。 (四)地震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完善各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对策和制度,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地震应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