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浙江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盘政发〔2006〕28号
【发布日期】 2006-08-22
【实施日期】 2006-08-22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  现将《盘锦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盘锦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  盘锦市 “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用科学的发展观编制并组织实施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十五”时期科技工作回顾
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科教兴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2亿元,年均增长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5亿元,年均增长16.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1%。高新技术产值在2001年的13亿元的基础上,上升到2005年的80亿元,并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
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  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同时加大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促进了传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先进制造、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1家,其中有25家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200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0亿元。初步形成了石油钻采设备、高档沥青、长效尿素、新型涂料和防水材料、新型催化剂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主导产品。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华孚公司、天龙药业、光合水产等10家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试点示范作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与信息优势,解决限制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为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2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在科技攻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在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五年中,申报并组织实施各级星火、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和成果示范推广计划项目120项,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10项,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水产、畜禽、林木新品种30余个,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河蟹生态育苗和海蜇人工育苗研究取得突破,通过对河蟹种质资源保护和渔业新品种引进、驯化及绿色水产品精深加工的研究,推动了全市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快。绿色稻米生产、保护地生产、水产养殖、特种畜禽养殖和苇田综合开发利用5个科技示范基地和鼎翔生态农业、鑫安源景观农业、万丰现代化生态农业园等3个科技生态示范区也已初具规模,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试验和示范作用。
  3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  “十五”期间,逐步加大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通过降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办门槛及与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与沟通,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市场的相关政策,保障了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已增至730家,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20亿元。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我市各领域的主力军,如电子信息领域的辽河数码公司和泰利达公司;水产养殖和深加工领域的光合水产公司;石油开采技术及污水处理领域的华孚公司等等。这些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上紧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产品形成系列,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点中最活跃的部分。
  4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
  市政府针对我市建市晚,人才和技术资源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实际,积极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提供平台。目前,我市已与清华大学等“一院十校”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成立盘锦市发展涂料与涂装产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发展水产养殖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和发展塑料加工产业科技咨询委员会,为盘锦制订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和塑料加工业科技规划。组织企业到重点院校考察、洽谈,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海外学子创业周”、“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等活动,拓宽视野,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寻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也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我市众多企业的共识。市政府通过举办科技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每年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约100家,参会专家共计千余人次,“十五”期间共签订合同374项,签约总额累计4.38亿元。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市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5专利和成果产业化顺利推进
  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增强全市上下的知识产权意识,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专利申请,“十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463件,其中发明专利120件。大力支持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在我市进行转化,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知识产权部门举办的专利管理、专利执法培训班,逐步健全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专利管理队伍,全力推进专利战略的实施。科技成果和科技奖励工作突出,“十五”期间共鉴定科技成果88项,奖励科技成果139项,其中,124项科技成果获得盘锦市科技进步奖,15项科技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按照新形势的要求,2003年重新制定并完善了《盘锦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全市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转化工作推上了新台阶。
6科技计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  “十五”期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1533万元,共列科技项目412项,其中省级项目76项,1540万元;国家级项目6项,175万元,为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取得了良好成效。逐步完善了项目管理的操作程序和政策,内容涉及项目管理、项目跟踪、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科技人员管理等等,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一是对科技项目组织专家评估,采取立项过程中的专家评估制度,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聘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该项工作已形成制度。二是逐步加大了项目招标力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重大产业化项目,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择优、竞争”的原则。三是加大了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力度,初步探索科技投入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切实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  “十五”期间,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收获,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科技资源有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很明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二是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展缓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县区科技人才及农业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综合功能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县区科技投入差距较大,不平衡,相当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五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产学研尚未形成有机整体。
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  1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盘锦三大重点任务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  2基本原则
  (1)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原则。在保证部分优势应用科学领域自主创新的同时,突出工程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工作,突出企业在产学研互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与特色经济匹配的科技支撑体系,推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  (2)开放创新原则。以提升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科技水平为重点,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积极创建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3)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吸收和用好各类人才,建设以工程化、产业化人才为重点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制度政策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
  (4)统筹规划、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