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皖政〔2006〕62号
【发布日期】 2006-08-24
【实施日期】 2006-08-2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实举措。为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安徽,推进安徽奋力崛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全省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十一五”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103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8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7%。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6%,较“九五”末提高25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兴业态不断拓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和营销方式迅速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服务业企业不断壮大。流通、旅游、信息、交通运输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近20家。
  四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1%,比“九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目前,全省地税收入中服务业占55%左右,已成为我省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总数比重由2000年的246%提高到2005年的300%,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载体。
  五是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5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0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75%,服务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服务。
  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量偏小。2005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二是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005年,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比重不到1/3,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服务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三是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整体质量不够高,缺少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总体竞争力不强。
  (二)“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
  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发展观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必将促进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健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服务业发展能量将逐步释放,这有利于推进服务业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将加速形成。
  3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契机。“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我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入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品,更好地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4“861”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八大基地、六大工程和服务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道路、港口、码头、机场、市政以及环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必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供给能力。
  “十一五”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不利因素:一些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服务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少数行业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还不够健全。对这些不利因素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
  二、“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以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积极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完善政策措施,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市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使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协调。
  ——服务业就业人数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左右,到2010年达到13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35%,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素质不断增强;城市服务业全面快速增长,农村服务业稳步拓展。力争到2010年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部服务业产值的50%。
  ——服务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服务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