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厦府〔2006〕283号
【发布日期】 2006-08-25
【实施日期】 2006-08-25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各大专院校:

  现将《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写组 二OO六年八月)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总体部署

  三、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

  (一)制造业

  (二)信息产业

  (三)能源

  (四)海洋

  (五)现代服务业

  (六)农业

  (七)社会科技

  四、重大专项与前沿技术

  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技术创新体系

  (二)知识创新体系

  (三)科技中介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

  (四)科技宏观管理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二)完善科技投入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五)强化科技交流合作

  (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七、规划实施

  (一)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实施步骤和配套政策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

  (四)保持规划的动态调整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导厦门创新型城市建设,落实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部署,努力在解决制约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求突破,在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在加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上求突破,在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上求突破,为推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是厦门市未来十五年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是全市为科技发展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序言

  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增强,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火炬高新区成为厦门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显端倪,科技投入增加,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厦门科技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环境建设不完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队伍不大,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中介发育不够,自有品牌不多,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不高等。

  本世纪前2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科学技术持续跨国界流动,导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发展出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革命孕育着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发展;科技资源备受各方关注,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前移到创新层面;核心技术、重大装备难以引进,自主创新压力空前严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充分考虑到厦门土地、水资源缺乏,城市定位对环境生态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呈现刚性上升态势等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特区先行先试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厦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定,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启动一批促进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对外、对台科技交流合作为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强市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环境,发展重点领域和产业前沿技术,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总体布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列,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近期(2010年)目标: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具有厦门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5%,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翻一番,科技进步贡献率60%,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值比重的45%,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自有品牌产品,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中心,引进一批内外资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科技企业,组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技术交易额和科技中介服务收入稳步上升,科技队伍明显壮大,造就一批对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团队,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奠定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基础。

  中远期(2020年)目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完善,涌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率先建成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力争在光电子、软件和生物医药的核心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开创具有厦门市特色的海洋、生物、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新领域,成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佳研发基地,在海峡西岸发挥科技龙头带动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格局,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制造业部分核心技术和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实力提升;信息服务完善,服务水平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建成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二是科技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综合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领先,使科技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是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和技术领军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英才辈出、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的工作格局。公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全面建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确、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中介服务完备、科技资源配置合理、科技创新文化环境良好、政府科技管理体系运作高效协调的、具有厦门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三)总体部署

  未来十五年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协调发展、产业优先与企业主体、自主创新与突出重点、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厦门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

  一是促进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立足厦门市情和社会需求,以应用为导向,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未来十五年,每年争取若干个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安排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推进战略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本规划的七大重点领域中,选择任务明确、可以提升产业技术的项目重点安排;以科技进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发展新兴产业;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厦门市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每年安排一批自主创新项目,按照国际、国家、省市技术先进性标准和成熟度,分批确定优先主题重点扶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产业前沿技术上有所建树。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规划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及服务体系;建立吸纳科技人才的长效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四是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突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重点承接台湾相关产业技术转移;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立足优势,缩小差距,引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来厦创业,实现“厦门制造”到“厦门创造”的转变,带动和提升海峡西岸科技发展水平。

  三、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

  重点领域是厦门市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厦门市的科技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制造业

  制造业是厦门经济的核心。以构筑先进制造业生产和研发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实现绿色制造,提升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发展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新型制造业形成。

  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构建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网络,实施制造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提高厦门制造业的竞争力。

  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加强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量,根除或减少污染。开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试点、示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