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06〕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生产放在了与人口、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今后五到十年上海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将继续快速发展。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要求,从源头上根本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保障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本市着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规标准、安全责任、宣教培训、信息保障、应急救援、中介服务七大体系框架。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初步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并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严肃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本市保持了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和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但是,近五年来本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十五”期间,本市发生生产安全、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含路外)、火灾、燃气等各类事故累计21.5万起,死亡人数达103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2.8亿元。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4.3万起,死亡2076人。事故年平均增长率1.3%(如图1、2所示)。 二是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不安全状况突出。“十五”期间,本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97万起,累计死亡7245人,直接经济损失12.07亿元;发生建筑事故1202起,死亡890人,直接经济损失2.40亿元;发生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53起,死亡52人,直接经济损失1040万元;发生火灾事故2.5万起,死亡201人,直接经济损失7680.10万元;发生燃气泄漏燃爆事故314起,死亡181人,直接经济损失3620万元。 至2005年底,全市存在各类侵占燃气设施和占压燃气管道的隐患854处。 三是职业危害上升趋势值得关注。全市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危害的企业有1.1万余家。2000年至2004年,各类职业病危害患者2761例。 其中,尘肺病患者532例,急性中毒患者289例。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四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5年,本市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为0.22,是经济发达国家的4.4倍;工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4.69,是英国的5.9倍、德国的1.6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6,是美国的3.7倍、日本的6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重经济、轻安全,未能将安全生产真正纳入到行业和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配套的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现行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及科技进步的要求;部分企业由于安全生产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欠账严重。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和特种设备、铁路道口、燃气管线、地下设施等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有效治理;社会公众安全教育普及率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自救能力不高,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违章操作现象突出,事故多发,人员伤亡严重;安全生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够,危险化学品、建筑、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的科技研究滞后,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研发实验基地、科研资金的投入等严重不足;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弱化安全管理,甚至无视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监管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够,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监管手段、装备设备等与国际大都市的安全监管要求不相适应。 二、形势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本市安全生产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经济结构转型中,石化、钢铁、船舶、建筑以及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将产生新的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措施和投入不足的中小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