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晋市政发〔2006〕26号
【发布日期】 2006-09-01
【实施日期】 2006-09-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单位: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晋城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九月一日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

 

  根据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将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安排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五个方面四十四项指标。

  经济增长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外来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其中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2—3%以内;粮食总产量年均70万吨以上。

  社会发展方面: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48.4%;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80%;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公路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百人拥有电话(固定+移动)78部;每千人拥有计算机80台;每千人拥有医生3.75人、病床3.3张;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4.5万册;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平方米;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期末控制在0.8人以下;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下降8.3%,到期末共下降35%;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科技进步方面: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8.5项;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50%。

  资源环境方面:耕地保有量290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3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8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五年共下降4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0%以上;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6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五年共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五年共下降35%。

  人民生活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8%;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率城镇年均13%以上,农村年均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平方米;人口预期寿命72.5岁。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

  (一)夏振贵市长负责的工作

  对主要工作负总责,同时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1、市监察委员会牵头的工作

  强化行政监察,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协同部门: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市财政局牵头的工作

  (1)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县级政府采购中心。

  (2)强化预算约束,扩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向农村、科技、教育和社会领域倾斜。

  协同部门:市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文化新闻出版局、卫生局、体育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4)提高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协同部门:市民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各县(市、区)政府。

  (5)改革事业单位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监管体制。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

  (6)按照省政府部署,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协同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3、市人事局牵头的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扎实推进行政机关公务员轮岗和竞争上岗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凡进必考”,全面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3)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建设具有现代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协同部门:市经委、科技局、国资委、中小企业局、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4)继续推进以全员聘任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培养一批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5)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合理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4、市编办牵头的工作

  (1)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继续推动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依法规范部门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协同部门:市政府各部门。

  (2)在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3)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实行管理者聘任制和员工竞争上岗制。

  协同部门:市人事局和各县(市、区)政府。

  5、市审计局牵头的工作

  强化审计监督,依法开展审计工作,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

  协同部门:市政府办公厅、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二)郭长青常务副市长负责的工作

  1、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的工作

  (1)扎实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依法高效行政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协同部门: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2)政府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协同部门: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的工作

  (1)管好政府投资,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完善招投标、重大项目稽查等制度。

  协同部门:市直有关部门。

  (2)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协同部门:市经委、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3)制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通过政策和价格杠杆引导、约束全社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协同部门:市经委、物价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4)鼓励支持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民用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其它商业和民用节能技术。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考核体系,实现管理节能。

  协同部门:市经委、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农机中心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5)建立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体系,提高废水、中水、矿井水利用率。

  协同部门:市经委、建设局、农业局、水利局、煤炭工业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6)抓好太焦线和侯月线铁路连接段建设,同时完善与国铁相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和大型煤炭集运站建设。

  协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7)抓好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协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煤炭工业局、晋城煤业集团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8)大力启动民间投资,研究制定有关制度和政策,拓展投资方式,积极稳妥发展创业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和非金融投资公司,发展地方金融组织,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引导促进民间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生产和建设领域。

  协同部门:市经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国资委、工商局、中小企业局、人行晋城中心支行、晋城银监分局、各商业银行等。

  3、市经济委员会牵头的工作

  (1)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化肥、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协同部门:市发改委、环保局、国资委、科技局、煤炭工业局、晋城供电分公司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2)大力推进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煤基合成油、有机硅单体等碳一化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支持晋城煤业集团建设煤基合成油项目。抓好晋丰3652、天脊4060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兰花田悦、天和化工、中化集团等项目。到2010年在全市形成100万吨甲醇、30万吨二甲醚、60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

  协同部门:市发改委、科技局、环保局、国资委、煤炭工业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3)积极推进电力基地建设,配合国家规划的晋东南———湖北荆州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利用晋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电源建设项目,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在近煤富水地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在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富集地区建设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加快晋城热电联供项目建设。到2010年,在全市形成600万千瓦装机能力。抓好电力新型化改造。新上电力项目全部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节水型机组。加快节能降耗减污,每千瓦时电煤耗400克标准煤以下,新建发电机组采用中水、矿井水比例达到80%以上,全行业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每年排放的粉煤灰全部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鼓励煤电联营,降低发电成本。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构建以500千伏为主电源、22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及以下同步发展的晋城电网。

  协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国资委、煤炭工业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4)加快中高档铸件基地建设。以精密铸造、机械加工和零部件总成为重点,促进生产方式的柔性化、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构建集冶炼、铸造和制造为一体的低能耗、高效益、环保型的冶铸工业体系,尽快使福盛100万吨线材、50万吨板材项目达产达效。到2010年,普通生铁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中高档铸件形成200万吨生产能力。

  协同部门:市环保局、中小企业局、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5)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泽州康达、高平东山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加快发展建筑陶瓷、新型墙材、耐火材料三个重点产业,建筑陶瓷以阳城陶瓷园区为主体,开发生产中高档产品,到“十一五”末形成1亿平方米生产能力;新型墙材产业要认真落实各项墙改政策,大力发展新型墙材产品,全市建成大型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20条,生产能力达到20亿块(标准块);开发生产高档耐火材料产品,新建年产10万吨耐火材料生产线2-3条,使全市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同时,积极扶持化学建材、水暖器材、装饰装修材料、水泥制品及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建材工业由小变大的战略转变。

  协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中小企业局等和各县(市、区)政府。

  (6)加快发展以大麻为龙头的丝、绸、麻等特色纺织业,积极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服装加工业。形成“协会+集团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运营模式,培育集基地种植、原料加工、纺纱、缫丝、面料织造、印染整理、服装家纺、产品集散于一体的新型丝纺工业。抓好绿洲二期大麻纺织扩改工程,把“绿洲大麻”打造成中国名牌。

  协同部门:市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7)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4个煤化工园区、3个冶铸机加工园区、1个建材园区、1个高科技园区、1个生物化工园区和2个综合性园区。通过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展互利合作,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积极鼓励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引导中小企业向集群方向整合。

  协同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8)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全市重点抓好三大方阵:一是到2010年晋城无烟煤集团、太行无烟煤发展集团、兰花集团、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元以上,特别是晋城无烟煤集团和太行无烟煤发展集团要达到300亿元以上,成为市工业企业第一方阵;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沁和能源集团公司、福盛钢铁有限公司、天脊集团晋城化工公司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50亿元以上,组成市工业企业第二方阵;晋城煤化工有限公司、晋东能源开发公司、晋丰煤化工有限公司、天脊中化高平化工公司、泫氏铸业公司、阳城建瓷园区等年销售收入要达20亿元以上,组成市工业企业第三方阵。以此三大方阵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联合舰队。

  协同部门:市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国资委、煤炭工业局等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9)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洗中煤、煤矸石以及其它共伴生资源,重点加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