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宜府办发〔2006〕62号
【发布日期】 2006-09-01
【实施日期】 2006-09-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6〕6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  《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06年8月14日经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分解到区县,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OO六年九月一日
 
 
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宜宾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阶段。为使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和谐宜宾,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第一章  “十五”成就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规划基础
 根据《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全面实施以发展饮料食品、能源、化工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造纸、电子为支撑的工业强市战略。随着大型水火电站和高载能产业的建设,随着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产业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将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和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等将成为或继续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能力将经受考验。
  第二节  “十五”主要成就
  (一)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城镇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十五”期间,全市城乡从业人员总数从2000年末的289万人增加到2005年末的306万人,净增1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38万人增加到49万人,净增11万人,超额完成“十五”规划10.5万人的目标。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69%,实现了“十五”规划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稳定增加。“十五”期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2万人次,期末转移就业总量达到98.8万人,非农就业比重由2000年末的36%上升到2005年末的44%。
  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全市劳动力市场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7.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人员的份额达到90%,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
  积极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十五”期间,通过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市有41105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十五”期末,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22469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目标已经实现。
  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优化。“十五”期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九五”末的64:13:23调整为56:15:29,结构调整与优化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十五”期末,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80万人、22.62万人、32.11万人、15.50万人、11.8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3.10万人、0.27万人、11.71万人、2.49万人、7.23万人。
  依法征缴社保基金,保障能力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327857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1311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2606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4129万元。
  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补助我市社会保障资金大幅度增加。“十五”期间,中央和省上累计转移支付、调剂补助我市社会保障资金66787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1380万元,失业保险调剂基金450万元,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5082万元,再就业专项资金9875万元。
  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十五”期间,全市离退休人员从6.7万人增加到9.5万人。累计支付社会保险金297059万元。其中,养老保险金212600万元,失业保险金12407万元,医疗保险金68243万元;累计支付22469万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3639万元;累计支付再就业专项资金5933万元,其中,支出社会保险补贴1994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1041万元,职业介绍补贴343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144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915万元,其他支出494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有较大结存,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有较大缺口。“十五”期末,全市累计结存社会保险基金131777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3719万元(均为参保人员个人帐户结余),失业保险基金1171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3451万元(含企业改制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259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298万元。
  (三)劳动保障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重点查处了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劳动者工资等违法行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大大加强,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四)技能人才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技能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企业主体作用开始发挥,职工技能培训全面展开。“宜宾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宜宾技术能手”首次评选表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累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4万册。
  (五)“金保工程”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启动
  市级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四个险种的人员报审、基数调整、征缴托收、实收分配、帐务处理、待遇计算和支付信息系统管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第三节  “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