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日 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许昌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两个突出”、“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结合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的优势特色和面临的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制定本规划,用以指导“十一五”时期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十五”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十五”以来,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电力电子装备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兴优势产业之一。2005年5月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落户我市。200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利润5.54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十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仅许继集团就有14项电力电子类新产品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2005年该企业在电力电子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信息化应用取得成效,“数字许昌”加速建设。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市在电力装备、烟草、金刚石及其制品、发制品、机械、纺织、食品等行业确定了信息化试点企业30家,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我市成为全省首批4个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围绕搞好信息服务,以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科技富民为工作重点,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2005年1月被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农业信息化试点市”;通过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工程稳步推进,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已经建成,各县(市、区)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程度明显提高,服务公众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事业领域、基层社区得到推广应用,城市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二)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1.龙头骨干企业地位突出 许继集团是国内电力电子装备产业研发、测试和生产能力最强的科研与制造企业,在全国电力电子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2005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第37位。2005年集团电力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分别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79%和72%。 2.应用电子装备独具特色 应用电子装备领域的特色优势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电力装备供应基地。目前,许昌市拥有两个电力行业归口研究所,不仅电力装备硬件研发实力较强,行业应用软件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处于前列,拥有国内电力装备行业唯一一家通过CMM2认证的软件企业;同时,在电力行业检测方面,拥有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其中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行业唯一能完全满足IEC国际标准要求的检测单位。 3.产业发展环境较好 2005年5月,“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落户许昌,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信息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4.区位优势明显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中原城市群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使许昌成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载之一。市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56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311国道横贯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为与各地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中部崛起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中,许昌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许昌市电子信息产业虽然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总体规模较小,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许昌市电力电子装备产业虽有较快发展,并逐渐向信息化教学仪器、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等产品方向发展,但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先进城市相比,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