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五日 威海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五”以来,全市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一五”是我市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投资拉动能力,促进金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鲁政发(2005)14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回顾 (一)金融业实现健康发展,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意见》(威政发(2005)32号)及《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意见》(威政办发(2005)73号),研究细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了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市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坚持依法监管和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工作,处置和化解各类风险,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央行参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二)银行业实力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功能逐步提高。2005年末,全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44家,从业人员7740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1亿元,同比增长1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全口径信用总量861.72亿元,比年初增加315.92亿元,增长57.88%。2005年,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208.48亿元,较同期增加35.93亿元,其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52.94亿元,开具信用证43.25亿元,开具保函12.29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盈利5.06亿元,扭转了从1994年以来连续亏损11年的不利局面。区外银行贷款增势强劲,资金“洼地”效应初步形成。到2005年末,为我市提供贷款的区外银行达40家,包括6家韩国银行、4家日本银行、1家美国银行、1家香港银行和28家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余额92.95亿元,当年增加30.24亿元,同比多增18.21亿元,增长48.2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4.48个百分点,当年新增额占全口径贷款新增额的28.14%。200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与我市签订了《中小企业贷款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将为全市中小企业打造新的融资平台。 (三)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险机构发展迅速。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保险业组织体系日臻完善,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保险功能明显增强,保险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十五”期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3.92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28亿元,累计支付、给付赔款14.33亿元。截至2005年末,全市保险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5家,保费总量列全省第七位。人均保费(保险密度)达753元,列全省第二位,保费占GDP比重(保险深度)为1.60%。 (四)企业上市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直接融资能力逐步提升。“十五”期间,坚持内抓资源培植,强化规范运作,外抓协调攻关,打造外部环境,上市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有5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及再融资,2家公司完成境外私募,共从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8.5亿元。建立了上市资源储备库,全市共设立股份有限公司55家,股本总额达32.3亿元,向社会融资28.6亿元。 金融业发展面临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金融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中比重较低。2005年全市金融增加值为9.4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0.8%、2.84%,低于周边城市及金融发达城市。 二是金融创新意识不够,经营思路亟需改进。个别金融机构采取的“抓大压小”策略,无法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中介评估机构在从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公正行为。个别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做出的评估有失公允,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四是企业上市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工作认识不到位和资本运营人才缺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五是保险秩序有待规范,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只管眼前、不顾长远,只管增长、不顾风险,只管自身局部利益、不顾行业整体利益的观念和做法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监管体制和监管力量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监管力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至2020年,是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承上启下、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加速崛起的全新战略机遇。世界经济正走向较快发展轨道,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加速整合,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贸易持续扩大,国际投资继续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内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威海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迎来乘势而上、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随着前期投资效应的释放、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四力合聚,将强有力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3%。在此期间,企业融资方式将进一步走向市场化,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将大大提高,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结构更趋完善,规模迅速扩大。 (二)金融业面临全面开放。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走向繁荣发达的大背景下,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改革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这既是对金融业的挑战,也是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外资金融企业的进入,将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完善金融业竞争格局,加快金融业自身的改革步伐和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金融业开放也有利于威海金融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促进自身人才、产品、技术的全面提高。 (三)各类产业政策适时出台。当前,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新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高级人才,支持金融机构改善办公设施,按照公平待遇和个案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减免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补贴办公用房租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和优惠程度。设立金融专项奖励资金,对金融产业有重大贡献的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对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和进行业务创新,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产业。 (四)金融法制建设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将有更多的金融法律法规出台,地方性金融法规、规章更趋健全,金融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统计信息系统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将为金融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依据金融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优化环境,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不断完善金融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业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到2010 年建立起种类齐全、分工清晰、定位明确、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组织架构,地方金融机构基本达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使金融业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补,融资和服务功能统一,对内对外区位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市场体系,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健全、风险控制高效的监管体系,信用报告、评估、担保等功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保持金融产业较快发展,使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到2010 年,全市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2000 年价格),年均增长18% , 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左右,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约为1%。 ——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100亿元,年均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达900亿元,年均增长12%,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25亿元以内,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 ——力争企业新上市9家,使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5家以上,证券营业部达到8家,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和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有较大增长,全市直接融资占企业外源性融资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全市保险公司数量从现在的15家增加到30家,中介机构由现在的3家增加到10家,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达到120个。保费收入达33.75亿元,年均增长16%,保险密度达1350元/人,保险深度达2.8%。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金融业发展。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威海市金融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聘请高水平的金融专家,研究决策金融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成立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机构,负责全市金融业发展的规划、政策支持和协调工作,承担市政府金融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二是加强工作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召集,定期召开季度分析例会和年度分析例会,研究金融发展问题;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