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六日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 文化资源是南京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文化产业是南京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省和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宁委发(2006)37号)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它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也是当前畅销消费品(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市场前景十分明朗,盈利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资源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带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上的收益,还可以极大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对于文化创意型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将开始加速增长。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紧密联系,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已有很多地区和城市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立市之本”、“立区之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着手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文化底蕴深厚,科技资源优势较强,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支撑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基础 (一)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厚基础与优势 1、南京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具有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 2、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南京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扶持。 3、规模初具的文化产业、发育完善的文化市场为南京的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4、城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市民对创意产品日趋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雏型,成为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 5、南京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撑。起步发展的产业园区建设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1、南京文化创业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培养阶段,产业规模小,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 2、文化资源管理分散,存在管理体制性障碍,资源分配的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 3、文化消费水平有待提高,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激活,文化经济类人才相对匮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从提升南京城市文化竞争力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高度,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大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优先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创意主体和产业门类,扶植和壮大文化产业群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功能,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通过制定规划、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推动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壮大和发展自身,在市场运作中形成产业集聚。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提高运作水平。 2、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品牌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企业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建自主品牌。同时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外知名企业到南京建立创作、制作、研发、加工、市场推广等基地,扩大国际合作,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3、坚持发挥群体优势和培育龙头企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 (三)总体目标 2010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力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根据南京城市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