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新“5+1”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泰政发〔2006〕145号
【发布日期】 2006-09-08
【实施日期】 2006-09-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新“5+1”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泰政发〔2006〕14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新“5+1”实事。经过调研论证,市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我市农村新“5+1”实事工程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兴办农村新“5+1”实事工程的重大意义,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这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各市(区)要抓紧制定农村新“5+1”实事工程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建设资金,创新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全面组织实施,确保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服务,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农村新“5+1”实事工程顺利推进。

  兴办农村新“5+1”实事,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在办好实事的同时,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实事项目及资金投入要适度向经济薄弱乡镇和全面小康村建设“百村示范点”倾斜。对农村新“5+1”实事工程的进展情况,各市(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作出专题报告。市政府每年将组织检查考核,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附件:1.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实施方案

  2.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   3.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4.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  5.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 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实施方案

二○○六年九月八日

  附件1:

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91公里,改造大中桥梁1762座,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试点村的农村公路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同步完成规划集中居住点和农业旅游等产业集中区的道路建设,实现真正的“村村通”,基本形成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首先用两年时间(2006-2007年),着力加快市(区)通乡(镇)、乡(镇)通乡(镇)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上一轮规划中剩余通村公路项目,实现村村通灰黑路;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改造力度。2006年具体任务是:全年完成投资7.59亿元,建设农村公路 400个项目 1000公里,其中,按照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新建改建市(区)通乡(镇)公路150公里,按照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新建改建乡(镇)际公路230公里,按照四级或四级以上标准新建改建乡(镇)至行政村公路620公里,新建改建桥梁150座。

  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2008-2010年),重点推进集中居住点和农业旅游等产业集中区的道路建设及部分“断头路”的建设,坚持路桥同步改造,加大桥梁改造力度,力争至“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农村公路桥梁改造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农村桥梁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和实施。

  二、保障措施

  1.完善规划。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民群众出行需要、小城镇建设需要等要素,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将农村公路规划到每个集中居住点和农业旅游等产业集中区,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稳步增长、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质量地开展市(区)道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并对路网结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综合考虑路网现状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合理选定线路,提升市(区)公路总量,并确保2006年年底完成规划的编制和报批。

  2.科学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修实用、安全和资源节约之路。首先确保一轮规划项目实施到位,统筹安排好今年试点的集中居住点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把重点转入市(区)通乡(镇)公路和乡(镇)际公路以及桥梁的新建改建上来,转移到解决农村公路的“断头路”上来,最大程度地完善农村路网,改善农民交通条件,实现农村公路的科学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注重环保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和自然环境相和谐。

  3.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政府对我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桥梁改造项目的资金补助。从2006年开始省政府适当调整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对我市乡(镇)际公路由每公里补助15-25万元统一提高到30万元;农村公路桥梁补助标准从600元/平方米提高到800元/平方米。除省补资金外,各市(区)政府也要增加财政投入,把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向农民筹集资金,防止加重农民负担。

  4.严格管理。把建设质量摆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首要位置,研究和改进加强质量管理的办法,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落实质量责任,使农村公路建设各项程序和规定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质量不出问题。

  5.建养并重。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总结各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验教训,抓紧制定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办法,落实养护责任,明确资金来源,培育养护市场,建立机构精干、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体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

  6.强化监督。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质监等监督主体的职能,切实加强行业监管,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确保工程质量优秀、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

  具体任务分解情况附后:

  (一)泰州市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分解表(略)

  (二)2006年泰州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分解表(略)

  附件2:

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一、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一)目标任务。

  1.农村义务教育。(1)从2006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2)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工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3)继续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从2006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大力实施合格初中和合格小学建设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理化生史地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等设施。2006年,全市农村初中全部达标,2007年,全市农村小学全部达标。鼓励应届师范毕业生和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2.农村职业教育。(1)建设职教中心和示范性院校。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改善现有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扶持现有8所职教中心和8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力争建成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扶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建成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开展职教助学培训,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3)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培训基地。创建规模较大、水平较高、资源共享、功能全面的7个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培训基地和8个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培训基地。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外知名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培训基地在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政策措施。

  各市(区)安排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的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市直学校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院校。职业院校要将10%以上的学费收入用于设立奖助学金和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减免,并优先组织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和创业实践。

  二、农民培训

  (一)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坚持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及创新机制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民全员培训,力争达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具体目标是,2006-2010年期间,着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三种类型的培训,共培训农民85万人以上。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5万人,五年共计75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2.5万人,五年共计12.5万人;创业培训每年0.6万人,五年共计3万人。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对象:重点面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一般的广大农业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分专业、按需求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政策、农村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卫生、环境等知识的培训,大力推广“菜单式”培训。

  培训途径:充分发挥市(区)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成人教育中心、农村党员远程培训等基地的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在实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采用专题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代多媒体传播等方式广泛开展培训。

  2.劳动力转移培训。

  培训对象:农村新增劳动力和有转移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人员、贫困农民和复员退伍军人。

  培训内容:对农村新生劳动力,包括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退役士兵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内容包括基本素质知识、职业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包括农村贫困劳动力、大龄农村妇女、失地农民开展劳务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15-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