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信政〔2006〕43号
【发布日期】 2006-09-08
【实施日期】 2006-09-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执行。

二○○六年九月八日


河南省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为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豫鄂皖三省结合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豫政(2005)41号)和《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信政(2006)2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战略意义
  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迅速成长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并具有极高价值潜力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我市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加速,物流业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物流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逐渐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理念,以区域或行业内共同配送为主导,以社会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的支柱性产业。进入21世纪,我国现代物流业逐渐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我市周边中心城市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武汉将打造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城市,西安要建成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枢纽,合肥要发展成为华东-华中结合部的区域物流枢纽。同时,随着郑州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推进,围绕郑州构建信阳市物流网络,建设郑州与武汉间物流核心区,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三)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以西亚超市、百佳超市、亚兴集团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品牌专卖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以信运集团物流公司、信阳弘运集团物流公司、信阳申通货运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崭露头角,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型,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全市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社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小弱散、功能单一、人才缺乏。
  (四)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我市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区,受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带双重辐射,又是东西部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交通优势突出。我市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城市,京广、京九、宁西铁路和京珠、沪陕、大(大庆)广(广州)高速公路以及106、107、312国道在此交汇;淮滨港是河南省最大的内陆港口,内河航运可直达上海,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物产资源丰富。我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水稻、水产、茶叶、板栗、银杏等产量均居河南省首位,信阳毛尖茶、华英鸭、固始鸡、潢川花木、双低油菜、弱筋小麦等一大批具有信阳特色的农畜产品畅销国内外。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齐头并进,冶金、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市共有独立核算物流企业(不包括以客运为主兼营物流的企业)97家,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23家,仓储型物流企业42家,综合型物流企业9家。物流企业拥有车辆7617台,仓储面积51万平方米,年货运周转量达8.0亿吨公里。铁路港、公路港、内河港等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开始集聚。“十五”期间,城市化进程加速,全市新增城镇人口77万人。丰富的物流资源和巨大的潜在物流市场,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必须紧抓机遇,承接国内外尤其是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将我市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
  二、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的战略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信阳中心城区和潢川物流枢纽建设为中心,以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为重点,整合存量物流资源,完善优化物流网络,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体系,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为现代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坚持改造传统物流与发展现代物流相结合。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逐步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3、坚持发展综合物流与发展专业物流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综合物流和专业物流发展并重,形成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格局。
  4、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重要领域和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动现代物流业整体协调发展。
  (三)功能定位
  1、我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黄淮海经济区结合部,是南北经济交流、东西产业合作的承接地带。发挥经济区位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西进、西部资源东输,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物流中心。
  2、我市交通便利,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形成多重“十”字交叉的陆路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品集并和物流辐射能力,发展成为豫鄂皖结合部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3、我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流通加工,拓展物流业增值空间,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发展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流通加工中心。
  (四)发展目标
  “十一五”发展目标:基本确立我市在豫鄂皖三省结合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地位。信阳中心城区和潢川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固始、淮滨、新县、罗山、息县、商城、光山七个县域物流结点建设初具规模,形成辐射全市的物流网络体系。现有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基本完成,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初步建成,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全市引进1~2家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培育出3家左右AAA级大型物流企业。全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物流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考虑到发展现代物流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渐进性,确定以下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目标:
  近期(2006年):2006年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目标是完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社会舆论宣传、组织实施、政策支持与资金引导等各方面的推动工作,为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现代物流的宣传力度,使工商企业转变观念,培育物流需求市场;二是积极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使之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三是积极推动物流枢纽和县域物流结点重大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为其尽早实施建设打好基础。
  中期(2007~2008年): 2007~2008年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阶段,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现有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并取得明显成效,集中建设和初步建成物流基础设施和结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为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任务是:物流枢纽重大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县域物流结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项目基本建成;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大型物流企业或集团初步形成;重点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实现剥离或外包。
  后期(2009~2010年):2009~2010年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围绕突出我市物流业的“大工业”、“大农业”和“大市场”的特色优势,重点培育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建成辐射全市的物流结点网络和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逐步形成我市物流业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使物流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基本确立我市豫鄂皖三省结合部重要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
  远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我市建成豫鄂皖三省结合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以信阳中心城区物流枢纽为中心,潢川物流枢纽为次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支撑的成熟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培育出1~2家全国知名的AAAA级物流企业和5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全面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全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合理布局现代物流结点
  现代物流结点网络采取总体三级架构、局部区域组团的布局模式。
  总体布局:以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形成的我市物流主通道链接西、东两个物流区,构建以信阳中心城区物流枢纽为中心,潢川物流枢纽为次中心,信阳羊山、潢川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支撑,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三级物流结点网络,形成网络体系完善、物流通道顺畅的一体化物流区域。
  局部布局:由西向东实行区域组团,分别组建西、东两个物流区域,实行区域内物流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