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人才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人才开发“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九月十四日 大连市人才开发“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大连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关键在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造就和吸引大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开创大连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完成好这一任务,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简要回顾及“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坚持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将人才战略作为第一战略。制定印发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04)10号),确立了新形势下人才强市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建立健全了市、区市县(市政府委办局)和重点用人单位三级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大委办发(2005)3号)和配套措施;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推出了一系列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创新举措。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人才、宣传人才、研究人才、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达到12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了80%;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总量的21%左右,比“九五”期末提高了约8 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达到721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572%;全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7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一定规模,在连两院院士21人,长江学者和博士生导师607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30人,国家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27人,省市级优秀专家327人,享受国务院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18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04万人。高级工及以上技术工人达到8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2万人。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教育基地、就业培训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引智示范基地共156个,形成了网络化、多元化培训教育体系,5年来共培训各类人才达1247万人次。引智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进各类外国专家5万余人次,派出国(境)外培训考察12万人次。人才效益不断提高,每万人大专学历人才专利申请量从“九五”期末的372项提高到722项。人才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分布基本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需要。 ——人才工作体系日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推进了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辞职辞退等制度逐步完善并得到有效落实。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聘用制推行工作,新的用人制度初步建立。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环境等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人才评价、人才储备、人才供求制度不断创新。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全市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200多家,形成了多层次、网络化人才大市场框架,在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市最活跃的要素市场之一。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人才储备、人才评价共同服务平台,拓展了人才评价和服务领域,不断加强人才的软环境建设。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加强全市人才工作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步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设立了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软件人才发展资金、引智专项资金,加大了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高级人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建立了走访慰问专家制度,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才之间的沟通联系。人才参与决策的途径逐步增多,意见更加受到尊重,社会地位和待遇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工作宣传力度,通过组织新闻媒体开设人才专刊、专版、专栏或专题节目,开办《人才讲坛》,宣传了全市人才工作各项措施和人才先进事迹及经验做法,形成了人才强市的浓厚氛围。 (二)现存的主要问题 ——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根据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领军人物、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有适应经济全球化、懂得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短缺,储备数量不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每万名劳动者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率较低。 ——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尽合理。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以及教育、卫生、经济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人才所占比重偏低,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医药以及IT行业等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市IT人才缺口达10万人,物流业人才缺口将达8万人,高技能人才缺口27万人。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具有国际认可执业资格的人才不多。人才地域分布失衡,卫星城人才只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0.2%,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全市人才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从事公共管理、企业经营和科技研发的创新动力有待强化。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和成套能力普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水平有待提高,尽快提高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大连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 ——人才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和单位人才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开发投入少。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市县两级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缺乏资金支持。以人才项目推进为主的资金投入比重较低,政策性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流动的导向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人才资金的投入和创造的效益不相匹配,需要逐步实行由个人享用补贴转为创业项目补贴。 (三)“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加快大连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把大连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