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05)30号)精神,结合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机遇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构建和谐许昌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和服务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原城市群中再创许昌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为此,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整体上看,我市服务业总量较小,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利于我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市场和产业优势,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加快发展步伐;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我市立足农业特色,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将许昌列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有利于我市加快产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6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000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战略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基本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打造人文许昌为目标,重点推进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农村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加快工业化进程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重,坚持生活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并重,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培育新兴服务并重,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完善功能、拓展领域、增加就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增加值达到235亿元。从2010年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五)发展原则。 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原则。坚持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并举,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重点扶持现代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农村服务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宏观政策引导,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六)强力发展旅游业。以曹魏文化、钧瓷文化和自然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三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魏都风情区、曹魏三国园、灞陵桥等景区景点,打造三国曹魏文化龙头品牌;围绕魏都风情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和鄢陵花卉苗木区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宜居花城生态休闲度假品牌;开发建设“一城”(钧瓷陶艺博览城)、“一镇”(钧都神垕古镇)等重点项目,打造钧瓷文化旅游品牌。围绕三大品牌建设,逐步推出以一日游精品线路为主的多条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瑞贝卡公司、许昌卷烟总厂工业旅游示范点,规范提升许昌特色工业旅游。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业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投资、扩大增量,加快我市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实现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强化旅游品牌宣传促销力度, 搞好曹魏文化节、中国钧瓷文化节、中原花卉苗木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等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开拓观光、休闲、商务三大市场,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商贸业、会展业的有效对接,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七)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坚持走市场化发展战略,加强基层县乡、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县两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