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辽宁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辽政办发〔2006〕57号
【发布日期】 2006-09-18
【实施日期】 2006-09-1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6〕5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推进小组编制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十八日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产品加工业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三大产业”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十一五”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1978年全省食品工业产值仅为23.4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尤其“十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27个,实现销售收入12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1.8%,比“九五”期末增长141.5%,年均增长19.3%。其中食品加工销售收入698.6亿元,增长176.4%,年均增长22.6%;纺织品加工销售收入302.7亿元,增长101.9%,年均增长15.1%;其他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46.7亿元,增长116.6%,年均增长16.7%。

  (一)食品加工行业规模大,部分加工产品和加工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到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63个,总资产528亿元,销售收入实现698.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6%,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55.9%。水产品、酒类、乳品、油脂、饮料加工在全国居于前列:水产品加工160万吨,居全国第3位;白酒26万吨,居全国第4位;啤酒188万吨,居全国第6位;乳制品47.2万吨,居全国第6位;食用植物油98万吨,居全国第6位;软饮料90万吨,居全国第12位。大型油脂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改造,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碾米业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技术水平;水产业精深加工产品发展较快,冻干品出口量加大。全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牵动作用、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出现了一些全国、省内的知名品牌。

  (二)纺织行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非国有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我省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毛纺、麻纺、丝绢纺、印染、针织、服装、非织造布、纺织机械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品企业742个,总资产3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2.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24.3%,占全国纺织行业年销售收入的1.5%,在全国居第10位。主要产品产量及在全国的排位情况是:纱17.4万吨,排14位;布4亿米,排第10位;印染3.4亿米,排第8位;服装3.7亿件,排第8位;非织造布2.4万吨,排第7位。在纺织加工业中,棉纺织业(含印染)和服装制造合计所占比重达到70%以上。纺织加工业初步形成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以服装为龙头,牵动染、织、纺和化纤抽丝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棉纺织行业代表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FA系列细纱机已占到52%,印染后整理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增强,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5家。拥有国家级名牌1 个,省级名牌41个。产业积聚效应已经出现雏型,沿沈大高速公路的大连、营口、鞍山、辽阳、沈阳市纺织工业产值占全省的72%,初步形成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纺织工业聚集产业带。建成海城纺织工业园、丹东前阳纺织工业园、大连大杨服装工业园等纺织工业园。

  (三)其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

  到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其他农产品加工包括制药、造纸、木材加工、家具、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艺美术品企业622个,实现销售收入246.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7%。其他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19.8%,制药、造纸、家具合计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其他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73.6%。家具制造位居全国第5位,造纸位居全国第8位,中药加工业发展较快,在本溪初步形成中药加工园。

  (四)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农产品加工高地和加工密集区.到2005年底,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8个,实现销售收入610.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49%。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7个,实现销售收入332.4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2个,实现销售收入232.9亿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实现销售收入143.8亿元。出现了一些农产品加工高地和加工密集区。如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先后有20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现已形成以乳品、畜禽、果蔬、饲料、粮油5大主导产业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优势

  1.农业资源优势。全省耕地面积6000万亩,海岸线长达2920公里,可利用的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浅海底播增殖面积700多万亩,商品林地5000多万亩,草地2850万亩,林间牧地800万亩。200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745万吨,其中水稻415万吨,占全国的2%,玉米930.5万吨,占全国的7.8%,大豆63.7万吨,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2700万吨,占全国的4.0%;水果产量450万吨,占全国的3.6%;肉类总产量346万吨,占全国的4.4%;水产品425万吨,占全国的8.4%。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水果、蔬菜、畜产、水产品等产业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水果、肉牛、水产品养殖已被列入国家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全省地域特色鲜明:东部山区以林木、多样化的特产品为主;西部的畜牧、干鲜果品、优质杂粮生产独具特色;北部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主要产区,也是重要的畜牧生产区;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水稻生产、精准农业、蔬菜等农产品的优势;南部既是粮食、水果的主产区,又是中国北部沿海地区,水产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近年来,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包括优质稻米、专用玉米、名优杂粮、优质水果、反季蔬菜、精品渔业以及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优质特产品发展很快。

  2.加工产业基础优势。我省制粉、碾米、油脂、淀粉、饮料、棉纺、机制纸及纸板等传统产业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粮油、水产品、饲料、酒类、饮料、造纸、服装、家具等加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全省大豆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左右,在全国处于前列;水稻加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