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并政发〔2006〕29号
【发布日期】 2006-09-20
【实施日期】 2006-09-2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并政发〔2006〕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
  为加快流通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加快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流通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力量。现代流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流通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是扩大消费,驱动生产,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太原经济圈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流通业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流通业有了长足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繁荣稳定,业态更加丰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越来越大。但当前我市流通领域还存在着流通规模偏小,流通业增加值不高,现代化水平滞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提高对加快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对流通业支持的力度,培养营造良好的流通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型城市和太原经济圈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整合资源,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扩大开发,构建以人为本、结构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先进的现代流通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流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和企业竞争实力,建设和谐商业,实现流通业创新率先发展。
  目标任务:
  (一)构建太原商贸经济圈
  争取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市域商业中心为主导,区域商业中心为主体,社区和村镇商业网络为支撑,商业街为特色,与我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流通网络。充分发挥我市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构建以太原为中心,以晋中、忻州、阳泉、吕梁等为合作城市,以大运路为枢纽的商贸延伸带,及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部六省市城市间流通经济合作的太原商贸经济圈。
  (二)增大流通经济总量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772亿元;商贸服务营业面积翻一番,达到41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与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批发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2%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流通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
  (三)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和营销技术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到2010年,全市超市便利专卖店数量翻一番,达到2100个,限额以上的连锁企业增长80%,达400个,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翻一番,达到3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
  (四)打造品牌骨干商贸流通企业
  整合流通企业资源,到2010年,打造形成10户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骨干零售企业,其中2户达到50亿元;打造形成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批发交易市场10处,其中2户达50亿元;充分挖掘“老字号”的潜能,培植形成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5户企业。
  (五)建立现代流通运行监测调控机制
  围绕完善和健全省城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运行监测体系,到2010年,建立起监测手段科学、监测网络完善的市场运行预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整合商务信息资源,建立商务公共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