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6-09-26
【实施日期】 2006-09-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成都市人才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人才事业的发展趋势,编制本规划。


  一、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的人才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的,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开发为动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以加大人才投入为支撑,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环境,大力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将人才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未来五年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区域性人才高地,为实现“三最”奋斗目标,整体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市的人才发展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二)主要目标。
  --人才总量目标。人才总量达到207.8万人,年均增长6.98%,每万人人才占有率达到1700人以上。其中:“三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24.3万人,年均增长8.9%;技能人才达到60万人,年均增长3.5%;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3.5万人,年均增长6.5%。
  --人才培养目标。力争培养造就50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专家;100名在国内科技界具有先进水平的优秀专家;300名在省内科技界具有领先水平的优秀专家;1000名综合素质高、决策能力强的企业家和复合型、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新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20个,力争全市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总量达到100个以上。
  --人才引进目标。力争引进50名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或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专家;引进海外人才1000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万人。
  --人才结构、素质目标。“三支人才队伍”在产业间分布进一步调整优化,总量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由目前的56.41万人增加到95万人,占“三支人才队伍”总量的75%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高级职称人才由目前的3.7万人增加到6万人以上,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6.5%;技能人才占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由目前的37.2%提高到42%,技师、高级技师由2.53万人增加到4万人以上。
  --人才工作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以科学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人才同发展共繁荣。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党政人才、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城乡互促的人才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和使用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保障等动力机制。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环境最优的人才创业中心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二、人才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党政领导人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坚持训用结合原则,实施党政领导人才培训工程,大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中心,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辅导、集中交流和到国(境)外政府部门、各类院校、跨国公司学习等形式,解放思想,转变领导方式,研究和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切实增强党政领导人才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牢固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