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6〕88号 袁州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宜春市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 一、现状分析 宜春的住宅发展是随着中心城区逐渐扩大而发展的。解放初宜春住宅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8平方米,至2000年,宜春已拥有各类住宅建筑5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是宜春住宅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1980年首次建设的6幢混合结构的五层住宅位于秀江中路和东风大街。1984年以后成立了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运用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商品房建设,九十年代,商品房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在秀江以北的城市新区建设了一定规模的职工住宅区和居住小区。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在环境良好的地区还建设了一定量的别墅区。 1、 基本概况 宜春市中心城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沿秀江两岸的老城区,房屋结构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新建的公房和单位产权房屋均为五至六层的砖混结构。在城区的外围及工厂附近分布着各自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的家属宿舍区。1999年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在袁山大道的北侧新建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用地规模达16公顷的官园安居小区,同时还有数处安居小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近几年来,一些城镇居民沿中山东路、环城西路两侧新建了二至三层的私房,底层多开设小商铺。至2000年底有各类住宅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居住用地610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0平方米。 2、存在问题 –––大多数居住区的公建、市政配套设施不足、小区绿化用地缺乏,居住环境较差。 –––住宅底层普遍开设小商铺,造成人流、车流混行,影响居住环境。同时也影响沿街立面的美观。 –––由于80年代以前,所建职工宿舍多在单位的大院内,以至于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居住用地布局分散,未能形成完整的居住小区。 –––旧城区二至三层砖木结构的住宅建筑质量普遍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