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陕政发〔2006〕40号
【发布日期】 2006-09-28
【实施日期】 2006-09-2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在贯彻执行《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目录序言(1)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3)
  1指导思想
  2目标任务
  3基本原则
  二、重点领域及重大科技专项(5)
  1装备制造领域
  2能源化工领域
  3新材料领域
  4电子信息领域
  5航空航天领域
  6现代农业领域
  7生物技术领域
  8现代医药领域
  9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
  10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
  三、基础研究(16)
  1化学与化工科学
  2材料科学
  3机械制造、工程科学
  4信息科学
  5农业科学
  6生物及医学科学
  7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他科学研究
  四、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创新平台建设(18)
  1组织实施10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2组建1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3建设50个科技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五、科技体制改革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2)
  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构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3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发挥地区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省内区域创新体系
  六、市县科技工作(24)
  七、政策措施(25)
  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3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4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5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

序言

  陕西是我国科技教育资源相对雄厚的省份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各类民口科研机构1061所,国防军工科研院所33所,普通高等院校76所,军事院校9所。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万人,“两院”院士47人。陕西学科门类齐全,共有142个专业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65个,位居全国第四。其中工科43个,列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二;医科15个,列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
  “十五”期间,全省科技工作坚持“面向、依靠”、“创新、产业化”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层次安排部署,突出新产品研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条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共登记省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913项,申请专利15666件,获授权专利8388件。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打破了过去6年来全国该奖空缺的局面。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完成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关中星火产业带持续快速发展,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全省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362家,在孵化企业1020家。关中星火产业带建成国家级星火密集区3个,省级星火密集区19个,实施星火项目上千项,加速了乡镇中小型企业的科技进步,培育了一批星火龙头骨干企业。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0962家,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工作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工作环境和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科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还没有形成;科技资源集成和整合不够;科技工作和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慢,形成主导产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递减,而技术创新的作用将明显上升。目前,我省经济已步入发展快车道。要保持全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经验,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充分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也是陕西省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规划。本规划的实施期为2006~2010年。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集成科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科技园区带动辐射,科技成果规模转化,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以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有陕西特色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陕西。
  2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创新陕西的总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显著增长。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前10位,累计培育400个以上陕西名牌产品、3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培育出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世界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使我省从全国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
  “十一五”期间,全省科技工作要围绕上述目标,集中力量、集成资源、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启动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即:在10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30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在重点企业和行业支持建设100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10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我省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重点支持建好50个科技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通过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基本原则
  (1)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应用研究;
  (2)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突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3)坚持重大集成创新与单项技术突破相结合,突出集成创新;
  (4)坚持寓军于民和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相结合,突出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坚持增加人才总量与优化人才结构相结合,突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
  二、重点领域及重大科技专项
  1装备制造领域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陕西是全国三大制造业基地之一,在普通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省装备制造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制造过程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要通过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能力。
  重大科技专项:
  (1)精密数控机床。
  数控磨床、镗铣机床、数控车床、大型精密复杂部件及刀具;专用数控系统开发;石油化工装备的大型化和高速化关键技术;微机械技术;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技术服务体系,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
  (2)汽车与工程机械。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轿车和重型汽车,提高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水平;汽车数字化及自动化关键技术,汽车电子产品;汽车及工程机械关键部件研究开发;智能化工程机械开发。
  (3)特高压输变电设备。
  特高压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电抗器系列产品开发;800kV直流输电换流阀、干式直流套管,6英寸晶闸管;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相关材料开发;大型壳体、机构的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
  (4)专用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