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一届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连云港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关键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全市科技进步,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和跳跃式创新并重、构建创新平台和推动科技创业并举、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融、园区引领和集群示范互动。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战略取向,以应用技术自主研发和先进技术自主应用为重点,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攻方向,带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走一条以应用开发为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全面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技发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立足本地科技优势,突出重点、加强集成、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以技术跨越带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坚持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关键作用;坚持开放配置科技资源的合作机制,有效集聚和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重要研发、服务平台,基本建立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55%左右,科技实力位居苏北地区前列,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具体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若干具备条件和优势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群。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基本建成,新医药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00亿元,硅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值70亿元。 ——星火支柱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省科技先导型区域支柱产业示范地区,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全面进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市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70%以上;市、县(区)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2%。 ——知识产权工作快速推进,全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专利申请总量达3000件,专利授权总量达1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0%以上。 ——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基本形成,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功能配套的研究开发、科技孵化、服务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重点任务 根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一五”我市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概括为“三突出”、“三着力”。 (一)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 重点围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领域,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开发重大目标产品为目标,通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抢占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1.扩张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通过计划引导、政策扶持、产学研联合等措施,切实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一批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产学研联合体,培育、引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到“十一五”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00项,培育高新技术产品300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0亿元,较2005年翻两番。 2.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着重发展新医药产业群和新材料产业群,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群,尽快形成技术和产业优势,以产业集群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1)新医药 以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为重点,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一步凸显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肝病药物、消化道药物、现代创新中药及制剂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①化学制药。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开展化学合成、手性药物合成、药品缓释、控释、透皮吸收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展高效、速效、长效、靶向给药新型药物制剂及其新辅料。重点培育的产业化产品:抗肿瘤药物庚铂、长春氟宁等;麻醉及消炎药物七氟烷、罗哌卡因、艾瑞昔布等;抗肝炎药物异甘草酸镁、阿德福韦酯,糖尿病药物米格列奈、盐酸吡格列酮等;消化道药物拉唑B;骨质疏松症药物雷洛昔芬;心脏病药物瑞匹诺德。 ②现代中药。重点开展古方、典方和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疗效确切和毒副作用小的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抗感染等创新中药;开展传统中药国际化研究,完成桂枝茯苓胶囊美国FDA认证;发展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及繁育。重点培育的产业化产品:银杏内酯、热毒宁、惊天宁注射液等。 ③生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