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青海省气象条例(2006修订)
【字体:
【发布部门】 青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发文字号】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号
【发布日期】 2006-07-28
【实施日期】 2006-10-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青海省气象条例(2006修订)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号
 
 
  《青海省气象条例》已由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7月28日修订,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7月28日

青海省气象条例
  <2001年6月1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7月28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和气象工作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是省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部门,在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全省的气象工作。
  州(地、市)、县气象主管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气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四条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地方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气象事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本地区气象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气象事业投入。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应当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及时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
  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第五条 地方气象事业主要包括:
  (一)气象台站(哨)、气象探测监测、通信、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评估和应对、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相关的基础设施;
  (二)为农牧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气候区划、气候资源普查及开发利用等进行的监测、预测、信息发布活动以及应用气候项目;
  (三)城市、农村牧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四)防汛抗旱、人工影响天气和防雷减灾等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五)气象遥感遥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及其在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监测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六)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进行的专项气象服务和其他气象服务。
  第六条 从事气象业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与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标准化体系。
  第七条 对在气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