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科技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扬府办发〔2006〕102号
【发布日期】 2006-10-08
【实施日期】 2006-10-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科技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科技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八日
 

扬州市科技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以来科技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随着我市“科教兴市”战略的逐步深入,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深入人心,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与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十五”以来,全市共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611个,分别比“九五”增长了133%和155%,目前全市累计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926个;专利申请数5689件,授权专利数2948件,分别是“九五”的3.98倍和2.44倍,全市累计专利申请数已达8106件、授权数4925件;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74项(其中国家级510项),获拨资金2.61亿元(其中国家拨款7800万元),分别是“九五”的2.96倍和5.73倍。引进各类重点高科技项目300余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41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星火技术密集区也在不断壮大。
  1、高新技术及产业化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2亿元,15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56家。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省工业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6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电缆、电力电子器件、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医药、机电一体化等四大技术领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已逐步形成高档高速客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为主导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和以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光通讯光纤电缆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目前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中唯一一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
  2、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市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共完成农业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示范推广项目110项,重点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96项。全市现有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1个,其中扬大5个,家禽所3个,市农科院3个,形成了畜禽传染病防治、动植物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疫苗、稻麦油新品种选育、生态农业技术等一批在全国农业研发领域居领先地位和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研究成果获得省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扬州大学刘秀梵教授和里下河农科所程顺和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持续的创新能力标志着我市的农业科技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先后建成了“宝应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高邮鸭产业化科技示范园”、“江都高效苗木花卉产业化科技示范园”三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宝应县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和“高邮市电线电缆”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纳入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两大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市拥有江苏省家禽保健药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家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心血管系列新药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15家,市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36个,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这些研发机构已成为工业企业创新、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技情报所、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机构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近20家。扬州科技网已基本形成了以本市科技信息网络为主体,与省科技信息网、市级专业信息网以及社会公众服务网相联,为科技管理、科学决策以及为基层和社会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4、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我市以项目为载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与中科院系统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局面。先后与中科院、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西安分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对全市企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2003-2007)》中省政府已明确由我市重点建设中科院科技合作基地。
  近年来,我市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重点高技术项目300余项,正在实施的有152项,其中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在手项目有60项。合作形式已由过去单一的项目合作向长期全面合作拓展,由成果转化合作攻关向共建实体、技术入股以及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智囊作用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咨询服务等深层次合作发展。我市已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高科技研发机构近20家,共同出资组建科技实体8家。此外,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执行国家、省、市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和专家,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五年来共组织实施各类国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