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青海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青政办〔2006〕142号
【发布日期】 2006-10-15
【实施日期】 2006-10-15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政办〔2006〕142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五日

青海省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年10月)
 

  能源是基础产业。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推动能源又快又好发展,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速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全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动全省加快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增强保障能力,提高利用效率。
  一、“十五”能源发展情况及“十一五”能源生产和消费预测
  (一)“十五”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省能源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投入力度加大,开发规模扩大,结构趋于合理,能源生产、供应的质和量都迈上了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十五”期间,全省能源建设完成投资350亿元,是“九五”的2.4倍。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总量达到1645万吨标准煤,消费总量1522万吨标准煤,自给率108%。
  1、电力
  电源。建成了一批水、火电机组。2005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十五”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成了尼那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了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158万千瓦。建成了桥电5号机,开工建设了华电大通2×30万千瓦机组、西海火电厂等一批火电项目,新增火电装机43万千瓦。水电资源开发,由“九五”期间的黄河干流重点开发发展到“十五”期间全面开发。火电建设,从“九五”建设12.5万千瓦机组发展到“十五”期间建设30万千瓦机组,建设规模和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天然气发电有了新突破,格尔木燃气电站开工建设。玉树、果洛州通电工程全面启动,建成了黄河源、禅古、扎曲等一批小水电站,解决了全省最后一个无电县—玛多县的用电问题,增强了网外地区供电能力。建成光伏电站114座,解决了青南牧区102个无电乡政府及所在地近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这些电源建设项目的陆续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全省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保障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电力需求。
  电网。建成了乌格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了农村电网一、二期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增330千伏线路640公里,110千伏线路2720公里。电网覆盖面积较“九五” 末增加37%,达到了57%,覆盖人口较“九五”末增加30%,达到了95%。一批重点资源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农村牧区的供电能力和质量显著改善,为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工业化进程,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条件,为“十一五”电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煤炭
  开工建设并建成了大煤沟露天矿、鱼卡90万吨矿井,开工建设了柴达尔90万吨改扩矿井、海塔尔60万吨矿、大煤沟60万吨矿井等一批煤矿项目,新增生产能力400万吨。扭转了“九五”期间煤炭资源开发停滞不前、行业经营亏损、安全形势严峻的局面。煤炭行业经营管理显著改善,盈利水平逐步提高;煤炭安全监控系统项目正在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加强,保障水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有了进步,生产效率提高,整体劳动强度下降;各类煤矿自我发展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呈现出规范开发、规模建设、产业链延伸、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
  3、石油天然气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到2005年全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亿吨,天然气4005亿立方米。累计建成原油产能139万吨、天然气产能23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085万吨、天然气73亿立方米。建成了涩—宁—兰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汽油勘探、开发、利用迈上了新台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电力。电网仍不能满足资源开发和普遍服务的要求,供电安全仍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供电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重点资源开发区未实现大网供电,部分地区仅单回路供电,影响资源开发进程。高载电工业和电力工业互相制约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共赢互利的机制尚未形成。水电资源开发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煤炭。资源勘探工作薄弱,11亿吨精查储量已全部利用,增加后备精查储量的任务很重。煤炭资源回采率较低,深加工、综合利用刚开始起步。煤炭开发主体较为零散,产业集中不高,一些矿区的外部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开发进程和效益。
  石油天然气。已探明加控制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不够理想,增储上产难度越来越大。格尔木炼油厂尚未达到设计能力,需采取措施尽快达产。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除水电外,太阳能利用水平不高,光伏电站建设、运行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风能利用刚刚起步;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尚未开始。能源节约。
  能源节约意识还未深入人心。重点用能行业节能进展缓慢。
  (三)“十一五”能源生产和消费预测
  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645万吨标准煤,其中水电占40.3%,石油19.4%,天然气16.4%,煤炭23.9%;消费总量为1522万吨标准煤,其中水电占40.9%,石油8.6%,天然气17.7%,煤炭32.8%。自给率为108%。原油、电力部分向省外输出,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煤炭缺口约150万吨,主要集中在动力煤,需从外省购进。
  从“九五”、“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看,我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规律性不强。“十一五”能源消费按叠加法进行预测。用电量,工业用电按“十一五”规划项目预测,其它按自然增长率预测。煤炭,电煤、大宗工业用煤按“十一五”规划项目预测,其它按自然增长率预测。石油,按实际产量预测消费。天然气,大宗工业用气按“十一五”规划项目预测,其它按自然增长率预测(预测情况见附表)。
  2010年,预计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240万吨标准煤,其中水电占314%,石油占112%,天然气占244%,煤炭占33%;消费总量2860万吨标准煤,其中水电占173%,石油占81%,天然气占205%,煤炭占541%。自给率为113%。电力、原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煤炭随着煤焦化产业、纯碱项目的发展和一批火电厂的投产,消费量大幅增长,缺口521万吨,煤种仍然集中在动力用煤。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