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十月十七日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按照“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利于操作”的原则,本方案主要对《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利于评价和考核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主要包括:属于政府履行基本职能、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领域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重点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如下: 一、主要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 《纲要》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需要各地各部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来实现。其中,约束性指标是对各地各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全力确保完成。 (一)主要发展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超过1100亿元(按2005年价格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2010年突破140亿元和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突破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8%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推进) (二)约束性指标(待省指标调整后按规定程序作相应调整) 1.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到0.98吨标准煤,下降16%以上。(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化学需氧量降到2.0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到5.68万吨。(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3.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4.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市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3%以上。(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生态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万亩,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104万亩,建设15万亩花卉苗木、一批以现代生态农庄、森林公园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市农业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2.加强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启动100项农业科技项目,重点组织实施6大农业科技专项,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95%以上。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防疫体系,60%以上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培育100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创建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快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吴兴食品工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农业局、市贸粮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4.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成144个全面小康示范村,示范村数量达到200个。建成100个绿化示范村,村庄绿化率达到25%以上。(市规划建设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5.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农村等级公路1070公里。建设老虎潭水库引水工程和老石坎、赋石水库供水工程,新建农村饮用水工程32处,确保全市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开展河道淤泥疏浚清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完善覆盖城乡的公交、电力、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网络。(市交通局、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6.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到100元以上,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切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加快农村科普、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万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业信息入户工程,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市县区文明村镇达到80%。(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闻局、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7.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万人次,转移农民20万人。(市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打造长三角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一核两带”的制造业布局要求,加快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三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基本建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化学品、建筑新材、光电器件及材料等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7家以上,超2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30家以上;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6个,其中100亿元以上10个。围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新创中国名牌5只、驰名商标5件,拥有国家免检产品50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2.按照“三带十区”的布局要求,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加强骨干旅游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延伸旅游产业链,壮大旅游产业经济,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强市。力争建成五星级宾馆5家以上,入境旅游达到30万人次,国内旅游达到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3.优化商贸流通业布局,积极扶持10大现代商贸旗舰和50家商贸流通骨干企业。深入实施“乡镇连锁超市”、“农村放心店”工程,支持和鼓励配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城市社区连锁店、便利店和便民服务店。加快商品交易市场现代化建设,做大做强南浔建材市场、织里童装市场、市区西南市场群、长兴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杭嘉湖家居大市场、安吉转椅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形成年成交额超100亿元的现代化专业市场2家,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20家。加快城市商贸中心和区域商贸区建设和培育,加快特色专业街和步行街区建设。(市贸粮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市场发展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组织落实) 4.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力建设湖州港和铁路湖州站,加快建设湖州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和南浔、长兴、安吉、德清四个物流中心。重点培育6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利用货物、运输、信息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优化工商企业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