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昆政发〔2006〕48号
【发布日期】 2006-10-23
【实施日期】 2006-10-2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昆政发〔2006〕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市残联制定的《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已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2010年)


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根据《云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一、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和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
  《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实施五年来,各级政府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各级政府更加关心、重视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组织保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工作范畴,认真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全面推进,在中心城区的主要干道修建了盲道131.5公里、缘石坡道2000多处、36个无障碍旅游公厕、29家星级宾馆、机场、火车站、景区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充分利用每年“助残日”、“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各级残联组织得到了加强,市县两级残联进行了机构改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完成了县级残联“四位一体”、乡镇残联“三位一体”建设工作,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残疾人工作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成立了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评议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残联的代表、服务和管理功能;积极推动社区残疾人工作,我市现有城市社区313个,已建社区残疾人协会237个,在整合完成的社区中有80%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70%的社区配备专职委员,60%的社区有残疾人活动室;全市除三所特教学校外,各县(市)区普通学校附设了弱智儿童少年辅导班,“随班就读”校点108个,在校生2000余名;各县(市)区成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等服务机构;“十五”期间市政府安排了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395万元。
  (三)残疾人的扶持措施到位,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
  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了市扶贫工作计划,各级残联进入当地政府扶贫领导小组。市政府转发了市级13个部门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强了我市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建立了我市关爱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残疾人脱贫,争取到位400万元中央康复扶贫贷款,使45800名残疾人基本脱贫,逐步实现由“救济型助残扶贫”到“开发型助残扶贫”的根本转变;投入建设资金900多万元对118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极度危房和危房进行建设和改造;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落实,城乡生活困难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市共有6500多户城镇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五个县区在个人享有的低保标准上又提高20%,14452户共计38225名农村残疾人特困户纳入救济,3800余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的工作逐步开始试行;各地开展了“春蕾计划”、“幸福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认真落实《云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共安置12000余名残疾人就业,扶持7500多人个体就业,盲人从业300余人,城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培训人数达到25000余人次;成立了昆明市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站,出台了市级按摩行业管理规定,办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登记手续208家,完成保健按摩师培训450名,为90%以上参加培训的盲人解决了就业;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化的康复工作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康复工作,为25000多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轨道,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从2005年起,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全市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5%以上;组织开展了长江新里程计划——盲童入学项目、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彩票公益金助学、扶残助学轮助制、集善嘉年华助学等扶残助学项目,有11148名残疾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得到资助;残疾人社区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活跃,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全省第八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中昆明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总数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优异成绩。在第五届云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昆明代表团获得多项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雅典残奥会上,我市有大批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在特奥会上取得了5块金牌、4块铜牌、2块银牌,并破三项世界纪录等突出的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还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障,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康复、脱贫、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