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豫政〔2006〕7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 (一)增强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比重较低;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建筑业整体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服务业总量偏小,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相对较弱。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5)40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工业实力,壮大第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强化政策引导。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配套政策的协调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产业,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压缩过剩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以优化结构、扩大供给、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吸纳就业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稳步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积极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优化林业结构,推进造纸速生林基地建设。 (五)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强水产良种基地和优质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发展名优特水产品。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拉长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水平。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努力在新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等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三、加强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八)加强煤炭、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高产高效煤炭矿井建设和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积极推动煤电、煤焦化一体化建设,鼓励应用煤炭气化、煤炭高效洗选脱硫、节水型选煤等先进技术,加强煤矸石、煤层气等综合利用。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积极利用省外气源,完善油气输配系统,建设郑州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鼓励石油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植物纤维乙醇、生物质柴油等产业化。 (九)优化电力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推进火电 |